吕波
陕西省榆林高新中学
【摘要】在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对知识的吸收,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各有差别,也就导致了学生之间会出现分层。而班级中优等生往往很容易得到教师的优待,差生又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也就导致教师在中等生身上花费精力较少,他们得不到应该有的关注和引导。因此分层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中等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原因,在高中数学中对中等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对中等生进行分层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中等生 教学探究
【正文】在高中数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最后展现出的成果参差不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考量,在教学中熟悉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中等生在一个班级中是属于占比较重的群体,其具有基本的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但当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较为高阶的深化时,中等生往往不得章法。因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对中等生的教学和辅导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帮助中等生基础扎实,提高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中对中等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水平不同,教师对学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在学生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普遍人数偏多,教师可以在兼顾较高水平的学生和较低水平的学生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经验放在中等生身上。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当中等生得到足够的重视时,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想法,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教师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面向中等生,对其进行辅导教学。这样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帮助中等生巩固基础,延申知识面,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质的提升,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扭转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二、高中数学中对中等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处于一个主观能动性较高,对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且愿意在学习上花费时间的阶段。但是由于其个人水平,学习能力,教育背景以及智识开发等情况的差别,高中生之间的差距往往较之过完更大,且很难弥补这段差距。也就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中等生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扭转局面的方式,中等生处于班级中段的位置,不上不下,一般较为稳定。这一波学生很容易向上冲,也很容易掉下去,当教师采用适合中等生的分层教学后,中等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转变学习态度,对班上其他学生具有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科学高效的进行教学活动。
三、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合理创设课堂情节,给中等生发挥的空间。
教师在以往高中数学课堂中,惯性的将难题留给优等生,简易题目留给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中等生由于其学习能力居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思维惯性,将中等生合理的规划在教学范畴中,在课堂问答环节中留给中等生一席之地,让其有和教师互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中等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愿意在高中数学课堂里发表想法和意见。教师在进行课堂问答环节时,可以设定一些符合中等生水平的问题,给中等生发挥的空间。当中等生在课堂中能够很好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其学习的动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种课堂环节的创设中,教师应该多对中等生进行赞美和激励,激起中等生的学习乐趣,当中等生出现思路中断或者混乱的情况,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具有足够的耐心,保护中等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
例如在高中数学北师大版本必修一第一章节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应该将集合的概念用简易的语言描述。让中等生能够理解,可以更好的接收知识概念。在讲到集合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集合的关系又抽象转为具体,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吸收,课堂中教师对课堂环节应该有一个设定,在大概的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知识复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时刻,教师就应该合理设置问题难易程度,给中等生发挥的空间,让其能够很好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节下,中等生有发挥的空间,便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帮助中等生增加学习信心。
3.2转变中等生心理定势,正视差距力争上游。
中等生成绩处于班级的中游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往会陷入自我误区,认为这样的成绩差不多就行了,缺少向上的动力。总是侥幸的想要守在自以为安全的中游地位。他们擅长墨守成规,偏安一隅。有很多处于中游阶段的学生总是带着一种较为侥幸的心理在学习中甘愿做路人,而教师的忽视往往给了他们保持原状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中等生这种心理定势,引导其正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会向上看齐,正视自己与优等生的距离,力争上游。
例如在高中数学北师大版本必修二第一章节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空间概念传达给学生。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只要学生在课堂认真听讲,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学习起来不会特别困难。因此在这种学习语境里,教师有了一个较为天然的优势去引导中等生认识到自己的可能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语言的生动有趣会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当学生对这堂课产生兴趣时,教师的目的就实现了大半。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场小测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题目设置尽量接近中等生的水平,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发挥出真实水平,在学习中找到动力,转变心理定势,力争上游。
【结束语】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综合,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基础,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引导。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汲取,在高中数学中得到提升,获得成就。
【文献】[1]孙德泉.基于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2):67.
[2]林云玲.基于分组分层教学法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