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黄丽萍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

        黄丽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中心小学校,广西贺州546802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基础,以名著导读为基础,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结合名著导读的意义,探究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措施,以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名著导读;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名著作品的引导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名著导读是指利用文学名著作品进行引导阅读,是不同时期的文化代表,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阅读需求,还可以在文学名著的影响下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精神情操,以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综合性成长。
        一、名著导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用名著导读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学生对语文课文阅读缺乏新鲜感的体验,而我国名著巨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另外,名著中生动、有趣和活泼的内容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紧密相扣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我国传统的名著作品承载着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历史的文学精华。在名著中蕴含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传统优秀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另外,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全面、深入的理解哲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名著是文化精华,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能够掌握丰富的语文常识,让学生积累高质量的语文素材,为未来的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名著导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
        对于学生来说名著内容丰富有趣,但是名著内容巨多,学生要想高效完成阅读名著任务,需要拥有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以往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名著导读没有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茫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导致阅读水平的提升效率有限。对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名著阅读计划,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从而保障学生的名著阅读进度。

“阅读计划”是学生名著阅读中的“指明灯”,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明确了解“怎样阅读、阅读什么”,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程内容,为学生制定相适合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内容比较多,需要教师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将阅读内容分解在每一天的阅读中,学生只要按照具体的阅读计划,就会高质量完成《三国演义》的阅读任务。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余时间、阅读能力,为学生制定每天阅读一个章节的阅读任务。为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之后,教师还要“抓落实”,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通过制定科学的名著阅读计划,学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名著阅读,为学生及时完成名著阅读任务提供了保障。
        (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思考
        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名著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名著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囫囵吞枣的名著阅读方式,导致对名著中所蕴含的哲理、情感等没有充分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对于此,在阅读名著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掌握名著知识内容[2]。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水浒传》的阅读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水浒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水浒传》的每一个章节之后,要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字数都不限制,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交流,学生依照自己的读后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主动性。通过读后感交流,学生对相关章节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除了利用写读后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名著内容思考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名著内容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阅读思考形式,激发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在传统的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并不重视阅读形式的创新,学生在机械的阅读模式中,将自己的阅读积极性消磨殆尽,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激发出来,直接影响了名著阅读的质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创新阅读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有趣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了更好的完成话剧表演,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西游记》,通过阅读了解《西游记》中人物特征。学生积极认真的阅读、分析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将书中的人物更形象、真实的展现出来。通过话剧表演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另一方面,话剧表演能够引发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场景、情节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中,教师应采取名著导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改玲. 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52.
        [2]代吉堂. 小学高年级名著导读的实践研究[J]. 天津教育, 2020(9):89-90.
        [3]徐玉玲. 基于名著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20):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