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胡海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点目标,

        胡海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毛栗小学,贵州省毕节市55320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点目标,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追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等,都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所“重点关照”的对象。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小学基础科目,除了让学生获得大量基础知识之外,还具有新的使命,特别是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学生都要拥有的。未来人才的竞争不单单是硬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软实力的竞争,而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分析
1.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中的很多故事也饱含人生哲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去理解、去发现课本中所描述的故事场景。小学生生活经验尚浅,他们在学习中确实需要更多的引导,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教师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感人事迹和视频片段通过投影的形式来放映,在图文视频的气氛渲染下,学生们备受感动,更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对我们国家的解放军产生更多的思考,是什么让人心能如此凝聚?又是什么让中华民族一直挺了过来?患难时刻见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让人感叹人间亲情,学生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1]。
2.开拓学生的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全文的朗读,然后对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小壁虎能不能成功的借到尾巴呢?”,当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时,教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不同的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在竞争的气氛下大家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而教师在最后则对课文中心点进行总结,这种活跃的气氛能够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思路一下就被打开了。同样,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环境下,学生们更加愿意在课堂上发言,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锻炼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才。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1.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差等特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组内的学生能够互帮互助,然后在小组内选拔出小组长,通过定期的竞赛活动让组内成员更加具有团队凝聚力。举个例子,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组内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会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之后我将要做什么?”,在一个个问题之后教师引导组内成员去做阅读理解,让每个小组选出2-3名组员进行答辩,看看谁的理解能力好,谁有不同的思路,谁又能够找出课文中隐藏的彩蛋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五壮士为什么不投降?”、“五壮士的事迹为什么可以流传至今?”、“他们身上有着怎样让人敬佩的精神?”,这些问题都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从课文中找寻不同的答案[2]。
2.结合多媒体及游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只有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提问,主动的去表达,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举个例子,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播放有关爬山虎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爬山虎的一些动态资料,在播放完相关视频后,学生心里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爬山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爬山虎为什么有这么多脚?”等问题,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对教师进行提问,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那么费力。学习气氛的营造,还可以从游戏中开始,小学是从幼儿园过渡到正式学习阶段的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游戏,能够让学生们的天性得以激发,这种游戏可以是成语接龙游戏,也可以是角色朗读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成语掌握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代入感。
3.引入生活式教学法
        小学生虽然理解能力较差,但如果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够让其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比如在《秋天的图画》课文中,有很多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大家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秋天或者夏天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秋天是怎么样的?秋天大家都会穿什么衣服?在秋天我们都会过哪个节日等,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争相回答,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又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我们也能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3]。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并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结合多媒体及游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引入生活式教学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开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7,(6).83
        [3]崔振红.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课堂教学-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课[J].基础教育论坛,2020,(8).44~45
        [4]刘艳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