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探析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卢伟
[导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卢伟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实验小学   广西贺州市542699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人生发展的起步,必须从这个阶段开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版块,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的小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古诗词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古诗词;融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国之大者为家为国为民族。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心系国家发展才能凝聚起发展的力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根植在传统文化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经典古诗词。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生根发芽。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初期,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正当其时、大有可为,需要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多种形式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语文古诗词相结合的必要性
        从历史来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内容,是古诗词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古诗词增光添彩。从现实来看,当代小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的影响,包括了西方反华文化的影响。如果不从小就给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容易造成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混乱,爱国主义情结薄弱,甚至丢失。可以说,小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未确立,此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正当其时、确有必要而又迫在眉睫的[1]。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教学内容多为价值引导性的文章,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结合是符合语文本身特点的,是语文教学自身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实用主义,侧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成绩,古诗词教学则更偏向于吟诵,对于其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往往容易忽略,或者说是挖掘的不够深、不够透,没有发挥语文在爱国主义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语文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多维度地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语文古诗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基础的就是要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挖掘教材中古诗词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教材内容都是经过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经典内容,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其所蕴含的精神可以延伸至当代的爱国主义;另一方面,教材是学生日常最能够接触到、能够进行系统学习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良素材,深入挖掘素材就可以通过课本的古诗词的不同侧面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
        比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诗句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里的家国情怀动人心弦。什么是家国天下?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在本单元中寻找答案。

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痛苦;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慰;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豁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从诗的字里行间阐释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教师可以围绕诗人表达的情怀来进行古诗解读,特别是每字每句的扩展延伸,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二是要从作者本身的经历和所具备的爱国主义境界来进行向学生传达,教师在要在讲授传达爱国精神时让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从而让爱国主义更加形象、立体。三是可以通过古诗词中的相关事物来进行延伸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凉州词》中出现“玉门关”一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地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背景延伸,让学生从真正的历史中感受爱国主义产生的前因后果,更加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做深做实。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知识加工中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引导是小学生初步从古诗词中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想要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更加需要课后的总结与反思。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课中、课后自主学习对爱国主义的深化。当代小学生由于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可能对于单一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或者是更喜欢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观看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例如,在学习王昌龄《从军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唐朝历史,特别是关于保家卫国、边塞将士誓死报国的诗篇故事,让学生更透彻地感受“国破家必亡,有国才有家”的沉重含义[3]。忆古惜今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延伸至今时今日的爱国主义案例。2020年的新冠肺炎肆虐华夏,面对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或是在战疫中牺牲的爱国人士,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呢?这就可以做一道课后练笔题,让学生通过文字把内心的想法、情感、理想目标等表达出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自我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各种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语文古诗词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虚无的、空洞的,而是能够具体的、体现在学生日常行动中、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避免对学生的说教,甚至是对古诗词的牵强附会。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化身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比如,在学习完《示儿》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理想上墙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未来能够为祖国发展、为人民服务所需要的能力、职业理想等进行明确,并且定期开展“回头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指导自己的行为,又通过行为来加深爱国主义情感。又比如,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主题板报等方式加深对爱国精神的认识,有助于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语文能力训练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语:
        爱国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意识形态建设之中,不仅仅在语文学科中的,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要进行爱国主义渗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胡素芬. 浅析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1):15-15.
        [2]韦灵艳.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读天下(综合), 2019(18):0181-0181.
        [3]祝国娟. 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1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