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陈先钿
[导读] 立足农村学困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

        陈先钿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奇韬初级中学邮编:366100
        摘要:立足农村学困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可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也推动课改理念的落地。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立足农村学困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阐述转化策略,为一线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特点;转化策略
        农村初中,无论哪一学科都会出现诸多的学困生。所以,在组织农村初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转化学困生,采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转化策略。那么,农村初中学困生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要如何转化他们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特点
        (一)缺乏坚定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也是预期实现的学习效果。坚定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坚定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果。部分农村初中生正是因为缺乏坚定的学习目标才慢慢地沦为学困生的。
        比如,有的地理学困生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参加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自己就听什么。地理教学进度是较快的,面对大量的地理内容,这些学生无法面面俱到地掌握,久而久之,出现了诸多的学习问题,慢慢地沦为了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缺乏坚定的学习目标,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轻言放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学习方法较为单一
        学习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甚至可以高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正是因为学习方法单一才出现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在参加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缺乏自主学习方法,面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采用读书的方式,如此做法是很难对新知内容建构初步认知的。部分学生因为教师很少检查自主学习情况,直接逃避预习,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有的学困生在课堂上看似很认真,老师讲什么自己就记录什么,觉得这样可以理解地理内容。其实不然,机械地记录地理内容,使得这些学生成为了文字的搬运工,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很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此学习方法阻碍了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地理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农村初中生的转化策略
        (一)指导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困生坚定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的保证。在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时候,笔者将学习目标作为重点,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学习目标。
        以晓云为例,这位晓云同学是我班的英语学困生。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与他进行沟通,了解到他不知道自己学习要做什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肯定了英语学科的生活性,同时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应用英语。基于此,笔者以生活为重点,引导这个学生思考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笔者的引导下,这个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提到自己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有很多人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根据这个学生思考到的内容,笔者引导他将在生活中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为学习目标。在设定了如此学习目标之后,笔者还鼓励这个学生立足每一单元的内容,分析其与生活的关系,从生活角度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在生活中学习词汇,阅读报刊等,借此确定学习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生活化的学习目标作用下,这个学生不仅明确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目的,坚定了学习方向,还以生活化学习为手段,储备了丰富的英语资源,促进了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于地理学困生来说生活化学习更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其在生活中观察身边地理,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冬冷夏热?又为什么会昼夜交替呢?使其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
        1.教给学困生自学方法
        自主学习是学生生初步认知新知,锻炼学习能力的主要活动。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困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应用机械读书的方法。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了边读边思的重要性。立足学困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给他们批注式阅读法,使他们通过应用如此方法做到边读边思,提高自学效果,切实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以“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为例,在引导地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该内容的时候,笔者教给他们批注式阅读法。具体到他们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先提出具体的阅读任务:阅读教材内容,一边阅读一边勾画体现气温变化特点和分布特点的语句。为了提升学困生的自学效果,笔者还鼓励他们结对子,在小组中互相监督和指导。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大部分学困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勾画具体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将关健词圈出来。如此应用批注式阅读法,不仅使学困生掌握了一种自主学习方法,还使他们在批注的过程中,初步地认知了新知内容,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2.教给学困生听课方法
        地理课堂是学困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场所,也是地理学困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平台。认真听课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部分学困生在上课的时候,看似认真听讲,其实在做无用功。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方法,使他们在有效方法的作用下,真正地做到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比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可以提高听课效果。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给学生们质疑法、提问法等,使他们想出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或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以“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例,针对学困生,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们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在笔者的指导下,大部分学困生提出了如此问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为什么人均不足呢?可再生资源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学困生提出的问题,笔者给予肯定,同时将这些问题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鼓励大家一起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困生会主动地使用批注式阅读法,边读边思考,由此提高思考问题的效果。笔者之后则对应学生们的思考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使他们弥补认知不足,提高理解效果。
        3.教给学困生建构知识图普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対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不善于运用知识归纳和推理新知识,他们理解新知识能力也很有限。为此,要罢脱学困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缺乏局面,教师为其建构知识图普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地势特征决定河流流向,相反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再比如: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1).中国跨纬度范围广2).冬季风的影响加剧南北气温差异.3).太阳高度角不同,南北方获得光照热量差异大。可见,建构知识图普有利于学困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总之,在实施农村初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如缺乏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单一等,应用多样的策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等,从而改进自身不足,循序渐进地实现转化,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张慧娟.初中学困生、学优生内隐情绪调节、内隐自尊的差异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3]杨慎锋,张美娟,王蓓,牛艳丽.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