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英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邮编 325005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心理学相关知识在社会逐渐普及开来。不少小学教师将之运用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从激励教育,暗示教学;开办活动,促进交往;组织实践,培养意志三方面,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广大小学班主任的日常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学;健康
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成为学生的初步阶段,在此期间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机制,进而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起到帮助。但纵观当今教学现状,小学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因此也就没有在行动方面作出具体实践。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当首先从意识层面调整对心理教育的认知,进而才能够在行动层面,相应地作出改变。
一、激励教育,暗示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缺少自信造成的。在缺少自信的情况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出现了考试焦虑的现象,更有甚者,甚至出现了厌学的心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最好的根治办法就是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来,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对学习产生积极信念,进而能够消除由信心不足造成的消极心理问题【1】。
具体来说,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教学,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自信,继而能够在积极信念的影响下,建立起积极心理场,而积极心理场的建立,又能够让学生持续地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周身的客观环境,改造校园的环境,联合家长,构建家校联和的励志教育,将励志教育融入于平时的生活环境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励志效果。班主任可以联合语文教师,在班级中构建读书角,然后将能够在精神层面启发学生的书籍,罗列其中。像是《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班主任也可以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励志信的朗读。班主任提前将励志信发放到学生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间同一起立,手拿信件,大声地朗读。班主任甚至还可以联合体育教师,让学生在大课间统一地进行励志跑操。
二、开办活动,促进交往
除了客观因素造成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学生无法将自我注意力从自身的心理问题上抽离出,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持续加深的原因。
因此,教师应该让通过组建集体活动,来促进学生间的交往,进而能够将自我注意力从自身的心理问题上转移出去。而且,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冲破基于自身的认知经验,打破个人主义的桎梏,从而有效的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
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活动课,带领学生欣赏西方的古典音乐。借助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能够打开学生的心胸,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均收到美的启迪,进而能够让学生从自我意识的思考中,脱离出来。当然教师可以在欣赏完音乐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发言,当学生间进行统一发言时,他们也能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电影。像是《熊的传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在健康向上的影视音频中,学生自然能够扩充自己的心灵,进而有效地化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当然,班主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的实践活动,像是去公园踏青、远足,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欣赏等等,都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降低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三、组织实践,培养意志
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强韧,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外,班主任还能够组织实践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出坚强的意志,进而能够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具体行动中,学生能够获得自尊心,进而增强自我的心理素质【2】。
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组织的实践活动可以按照活动方式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当然,不管进行何种活动,学生都能够在其中进行有效地实践。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举行的实践活动可以是以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文艺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的等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在提高学生相关素质的条件下,渗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参与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在准备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种人际交往能力不同于在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在准备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更偏向于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因此,当他们为了成功的组建活动,势必要经受枯燥的排练以及协调人员等工作交际,因此他们对事物的忍耐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进而他们的心理素质便能够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借助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小学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为后续相关意识层面的教育作出前车之鉴上,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而且在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心理环境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学生拥有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他们参与一切生活生活和学习的基石,也是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切实地作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再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探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杨晓东.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幸福家庭,2020(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