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新茂村完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使得许多人变得浮躁,尤其是小学生面对许多新鲜事物,不懂得分辨好坏,吸收过度,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还会影响学习。因此现阶段来讲,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意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像是为小学生这条“未来的小船”提供了一只正确的桨,教会学生将道德与法治与实际生活灵活运用更是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际生活;融入生活;加深印象;实际应用
灵活运用其实一直是教育中作为育人教师最想达到的一个层次,教会学生知识不只是单纯的应对考试,只有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完全而准确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掌握。尤其是小学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小学生年龄小,有着不能自主识别事物好坏的特点,因此教会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就尤为重要了。
一、课上精讲细讲,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因为是副科,所以每周学生只需要上几节,这也使得学生对待这门课程会更情绪高涨,这有利于课上教师的知识讲解以及学生的理解,课堂氛围更显轻松。课上教师应该抓住这种机会,提前做好教案,结合实际生活讲知识点精细的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容易吸收,并能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先会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行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呢?”学生们踊跃回答,比如尊老爱幼、对人友好、诚实等,大概了解了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一个初步认识,随后教师开始举了几个实际例子,比如小明在地上捡了五元钱,他前面有一个糖果店,还有一位警察叔叔正在巡逻,那小明会怎么选择呢?学生们会积极作答,教师就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选择,告诉学生当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把钱交给警察叔叔,这才是拾金不昧的良好美德。又比如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要让爷爷奶奶父母长辈坐好后再入座,并且吃饭的时候不大呼小叫,这就是尊敬长辈的美德表现。并教育学生回家这样做,这样能够准确的教给学生什么是道德,学生们也能依据教师所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课余灵活提问,加深印象
学生一天在学校的时间都是学习阶段,课余时间是学生放松的时间,但教师可以试着搞一些小的问题或者制度,让同学们课余时间也要遵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并让学生明白法律法规的作用即是约束他人的一种行为准则。这样课上课余相结合,巩固了所学知识点,并让学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含义和内容。
比如,在教师教授“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课的时候,课上教师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并告知学生课余时间要举行一个小活动,以后教师和学生见面要互相问好,而且都要面带笑容,并且在学校内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言行举止得体,不能大呼小叫,因为公共场合需要共同来维护,要保证公共场合的秩序正常有序。学生将这些要求记在心了,课余时间见到教师礼貌打招呼,不仅自己变得懂礼貌,教师也会像是努力得到了尊重与认可,工作更有动力。课余时间活动的时候学生也不会在大呼小叫,满地乱跑,学生都明白了什么是我们的公共生活,也知道了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学校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课下布置任务,实际应用
既然是学习,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相对于留题让学生解答其实相对来说效果并不好,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可能会使学生对这一科目出现抵制情绪。因此课下的练习布置建议以一些生活行动为主,比如今天布置一个帮妈妈洗碗,明天布置一个帮爸爸擦车这个方向的任务,学生课下回家不仅能体会到一些额外收获,而且加深了亲子感情,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在教授“建立美好的秩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上讲解完课程后,并给学生布置了任务,明天上课要口述当天做了哪些维护美好的秩序的行为,到第二天,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跟着妈妈去商场的路上,阻止了妈妈想闯红灯的行为,还得到了司机叔叔的赞扬;有的说跟着爸爸去纳税,学到了纳税这一行为是遵纪守法的表现;有的回家帮妈妈擦玻璃,把妈妈感动的都哭了,觉得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一些事了并表示以后要多帮妈妈,不但学到了知识还理解了父母为了他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基本全部的学生都在一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件遵纪守法的事,或者做了一件有道德的好事情,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但拓展了自身见识,还在无形中为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有作用且应该重视的,这一课程不需要进行枯燥无味的习题复习,也不需要在课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细讲,相对其他课程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课程了,实际生活中哪里都需要我们应用到这些所学知识,学生们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正确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思想建设,同时也能起到带动作用,往长久方向来看,更是有助于整体社会风气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自身素质与修养越来越高,才能有辨别事物好坏的能力,才能形成约束力、自制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卫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清风.
[2]陈芸芸.回归生活 凸显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J].小学生(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