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途径与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廖均梅
[导读] 劳动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廖均梅
        湖南省益阳市益阳师范学校   413002
        【摘要】劳动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加,劳动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实施途径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   中学劳动教育实践    实施路径与策略
        劳动在人类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劳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没有劳动就没有如此漫长的人类历史。现代社会,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德智体美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更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然而,虽然现代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层次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广,学习文化知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学校还是个人,都越来越忽视劳动教育。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又怎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呢?所以,笔者认为,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寻找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1.1劳动教育课的地位偏低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只是走个形式,劳动教育课严重缺位,不符合当今教育体系的要求。很多学校对劳动教育课是忽视的,觉得可有可无;有的学校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劳动教育课的老师是由其他科任老师担当,只是作为一个“搭头”;很多学校的老师专业知识不够,不足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能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极为不利;很多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有领导巡视时就拿出来展示一下;很多学校就算上劳动教育课,也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劳动,怎样才能真正掌握劳动技能……
        1.2劳动教育方式不妥或条件欠缺
        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方式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因为过于强调脑力劳动,使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不全面不完整,把智力教育看作是教育的全部;或者是有些学校把劳动教育当作体力劳动教育,将单纯的体力劳动作为教育内容,忽视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对正确认识劳动的潜在价值走向了误区;或者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比如时间紧张或硬件设施不到位,劳动教育根本无法真正到位,等等。
        1.3没有正确的劳动观作为指导
        长期以来,受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从教育体制到社会,从学校到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几乎都没有重视劳动教育,忽视了劳动的教育作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导致很多学生轻视劳动,或者错误地理解劳动的概念,或将劳动与金钱挂钩。这样的教育是极为失败的,学生的思想过于功利化,使劳动教育应该具有的育人育德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实现。没有正确劳动观念的学生,劳动意识薄弱,甚至看不起体力劳动,使很多学生生活技能方面有所欠缺,高分低能,甚至出现学生素质低,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不符合社会育才要求。
        1.4家长过分溺爱,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缺失,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还是结在树上的都不明白,哪里还谈得上劳动教育?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首先,必须改变社会、学生家庭、学校及学到生本人对劳动的错误观念,让全社会都明白劳动可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策略需要政策的支持,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教育部更是立即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说:“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国家把对于青少年劳动教育提高到了政策的高度,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许多学校对劳动教育引起了必要的重视。
        其次,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要真正尊重劳动,以劳动为荣,从思想意识中强化青少年一代对劳动的认识。再次,格物才能致知,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田间地头,与劳动人民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从而改变观念, 学会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2.2设立专门的劳动技能课教师
        很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缺少相应的劳动教育师资,学校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聘请专门的具有劳动技能的教师,甚至聘请劳动人民亲身示范,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让中小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派教师走出校门,学习新方法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劳动教育的需要。
        2.3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保障劳动教育时间
        为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应从制度上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与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保障课程真正落实到位。当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小学开始,从易到难,由简而繁地安排劳动任务,让学生逐步掌握劳动技能,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劳动兴趣,从而改变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有从时间上加以保障,比如每星期可以安排一个下午用于劳动实践,分组派老师(可以聘请校外劳模)加以指导,手把手教会学生劳动,让劳动成为学生的日常。
        2.4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一是劳动内容的创新,可以分季节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劳动任务,比如春季采挖野菜、做野菜粑粑、摘茶、植树、种花等;夏季在田间地头除草,采摘蔬菜,帮农民伯伯卖菜等;秋季采摘果实,挖红薯,割稻子等;冬季松土,收集有机肥、包饺子等……当然,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始。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应当多从正面进行鼓励,并要强调注意自身安全。
        二是劳动方式的创新,采用个人劳动、小组竞赛、班级共同劳动等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从中获得乐趣与提升。
        三是劳动轻重强度的交替,毕竟学生的年纪小,劳动教育应重在教给劳动技能和方法,而不是劳动的强度,应避免在劳动过程中对孩子身体的伤害。
        四是指导学生对劳动经验的总结,可以指导他们用写日记或作文或论文的形式,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成果,使他们在劳动中身心都得到成长。
        【结束语】劳动教育在当今社会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不断成长,收获经验,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让劳动教育从边缘化教育中走出来,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让全社会都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悦,吴艳华.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1(06):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