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161000
摘要;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西段。毗邻齐齐哈尔大学、实验中学、附属二院。学校一直秉承“和美之道引领学校发展”的和文化的办学理念,以“六年的教育奠基学生的百年人生”在省市闻名遐迩。“十三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市区工作要点,认真落实《齐齐哈尔市课堂教学精细化治理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探索“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其评价体系,从高段实践、以点带面、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的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关键词:教学管理;
一、以“备课”为撬动点,抓常、抓细、抓长。
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是学校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校加强备课管理,确定了以领导为带动深入集体备课的管理策略。从一把手校长到德育管理者,每一位领导都要深入到指定的学年组组织、督促教师进行备课,协助教师解惑答疑,在“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建设中真正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备课做到三步走: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七统一)、个人二次备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学科指导作用,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撰写教案。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课后交流、辅导学生,全程跟踪,力求实效。同时,倡导“碎片化”教研,使备课工作落地有声,带动青年教师、新教师、聘任教师共同成长。开学前,青年教师进行假期备课展示交流,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备课。在备课中,进修校的教研员成为附小的教师专业成长领航人。网上观摩名师们的经典课例,学习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中国好老师”以及师训部门提供的网上资源,为集体备课增添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也会开阔老师的眼界,大大提高教师们专业成长的速度。
二、以“真”问路,双线融合提质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每一名教育者面临着“大考”。学校认真探索,在“两课四学”上做足功课,求真务实,提升质量。
“两课四学”中的“两课”指的是线上、线下两种课堂教学形态;“四学”指的是预学、互学、帮学、测学;即: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方法。
在学校党员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学校开展“课型课”的研究,在拼音、计算、阅读、复习课等课型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使“两课四学”落地有声。
“青蓝互惠 薪火相传”,通过师傅示范课、徒弟亮相课,使“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得以传承与发展。学期末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骨干教师对其徒弟的进步进行写实评价,层层落实,力求实效。
三、领导“钉”在课堂,潜心“教”“学”转变。
领导班子坚持深入课堂,进行有效听、评课及巡课。即:听新入职教师的课——使其尽快做合格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尽快成长为骨干;听骨干、名师的课——使其成为卓越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经验、做好传帮带。听抽测年段教师的课——向每一个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
经过不断地摸索,“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形成了学科特色。数学学科的预习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课中促使学生寻找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师(学)友互助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运用于课后,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学科的导学使师友互助方向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价量表更是鼓励师友互帮互学。一半师傅、一半学友的无死角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其他教学方法达不到的。
四、聚焦“盲点”动态管理,创新评价“师友”成长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师(学)友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一课改中的“盲点”一直困扰着老师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苦苦思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采取了师(学)友动态管理的方法,进行“捆绑式评价”,使“自主互助”课堂向纵深发展。
学校尝试启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个体、师(学)友组、四人组,通过时时评价,促进师(学)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班级设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师(学)友评价表,师(学)友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课堂的即时评价,进行日评比、周总结、月表彰,通过对“最佳师(学)友”的表彰,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和谐共成长。学校通过关注焦点难题,实施动态管理、“捆绑式评价”使师友共同进步,互助提高。
五、挖掘课程资源,拓宽育人渠道
自2016年至今,“自主互助课堂”已经经历了近五个年头,学校探索出了“和美课堂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交流预习,自学之乐;互助探索、互助之乐;分层提高,帮学之乐;总结归纳、会学之乐;巩固反馈,好学之乐。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灵活运用。同时,将这一研究成果予以拓展延伸,在“研学”“生涯规划”“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中予以应用。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社会实践,跨学科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六年的时间完成小学阶段的对生命教育的启蒙和感悟,构建跨学科育人,使之呈现阶梯型、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使核心素养得以真正的落实。
六、借力“双随机评价”提升满意度
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进行“双随机评价”。为了使“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纵向发展,我们通过向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反馈课堂教学意见,敦促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双随机评价机制,学生、家长每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评教全面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通过测评教师实现了四个转变:教师的责任心增强了、工作热情高了、课堂效果越来越好了、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学校把满意度评价结果计入期末的量化考核中,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绩效的依据,并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坚决零容。学校制定巡课制度,不同层面进行巡视,起到了监督促进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师范附小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带动,实施名师、名校战略,探索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育人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被誉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群众满意学校的标杆、鹤城教育的明珠”。办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每位教师都成为附小一张张精美的“名片”,真心做。做至真,不负众望,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徐培富. 自主学习 互助成长[J].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0, 000(012):P.30-31.
[2]喻译萱. 自主互助:让思维更深刻[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6(5):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