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佩瑛
湖南省祁阳市文富市镇双江口完全小学426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以及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该种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方向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同行相互交流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载体。以往的语文教材尽管会围绕阅读能力的训练,把课文划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然而,此种类别的划分并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性作用。语文教师会把教学时长作为评判精读和略读的唯一指标,并没有关注题材与问题等因素,而是以统一的标准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基于此,当前,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创建便利的教学条件。
一、阅读的定义
什么是阅读?阅读的定义分为两种,第一种,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知识和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第二种,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但是根据现在学生的学习情况、紧张程度以及阅读情况,更多倾向于第一种,即单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事物。小学语文阅读的定义也更加贴近第一种,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并没有多广阔,所以这个时期的阅读更多是帮助学生认识、认知这个世界的善与恶,同时借助内容积极向上的阅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世界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守旧
虽然新课改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到每一个教学阶段,但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彻底的根除。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者是“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课堂的主体为教师,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而且许多教师习惯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或者各方面的优异程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观念下,学生大多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不顾对知识的实际理解,死记硬背,在考试时将所记知识点套入考试题目中。
(二)学生阅读范围窄小
小学生的阅读文本基本由教师或家长决定。而教师和家长在决定文本的时候,往往不会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思维特点来选择。甚至存在以下情况,部分家长或教师根本没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想法,一味追求成绩高低。其实小学生阅读文本可以有多方面的选择,只要遵循健康、学生感兴趣两个条件就可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经典、童话故事或是寓言故事都是很好的选择,只有让学生有更多文本选择,才可以拓宽其知识量。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前都有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进行批阅式阅读、问题式阅读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习兴趣比较高,愿意表达自我,和教师以及同学交流沟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更好地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狐假虎威》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一般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展现出哲学理念。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探究和分析文章的意义。教师一开始提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个问题提出其他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文章中为什么老虎会相信狐狸讲述的内容?如果它看到小动物被吓跑以后的内心会怎么想?狐狸通过自己的努力骗过了老虎以后,其内心会有怎样的波动呢?如果后来老虎察觉到自己上当了,它又会有什么举动呢?”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具体探究出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并精准概括文章主旨。
(二)挖掘语文阅读的知识内涵
开展阅读知识内涵的挖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是能否顺利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在知识教学中积极开展阅读知识内涵的挖掘,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活跃阅读学习的环境气氛并能够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小学生接触到最多的素材文章,是小学生学习和获取语文知识的直接途径。语文教材有助于教师深入发掘文章中的知识内涵,并且能够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达成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体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充实。挖掘语文阅读的知识内涵,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增强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有效的知识经验,实现小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提升,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创设趣味性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话剧、舞台剧等形式的表演模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阅读材料的演绎,首先要把握好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在阅读过程中对人性格和特色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其次,表演的准备阶段和结束后,小组内可以展开丰富的讨论,发表自己对于自身角色、其他角色、环境、情节等文章要素的理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再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因为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然后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还能和同学互相交流、沟通、分享。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索和师生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翁秋英.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35-36.
[2]夏英.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3):24.
[3]庄妮娜.探讨小学低年级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24):125.
[4]陈蓉蓉.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2):66.
[5]高玉梅.简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