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剑霞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小学,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教学目标是:利用语文课堂,促使学生熟悉、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包含着我国诗人的优秀诗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实施高质量的古诗词教育,以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语言之美;教学探究
古诗词是教师和家长重视的语文教学模块,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尝试研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情趣出发,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借助古诗词学习深厚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感悟人生真谛。
一、感受古诗词语言之美的课堂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小学生尤其是1-2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启蒙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古诗词教学中的语言之美具象化,激发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语言非常的简洁,所占的文章篇幅较小,充满了语言之美的教学意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和翻译,为学生创设想象和联想的意境,引导学生在熟悉、了解意境后,对古诗词的意境展开联想和创造,及时的补充古诗词的描述意境,在感悟语言之美中,构建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与古诗词作者产生情感共鸣[1]。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的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正处于构建审美体系、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等情况的判断,仅仅依靠于表面的观察,无法分析本质和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富含着深厚的哲理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学,接受语言美的教育,在对古诗词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小学一二年级的古诗词,都比较简单,利用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感,创设优美的意境,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和思想情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措施
(一)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初步接触古诗词时,对文言文的表述非常的陌生,不能很好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意义,导致对古诗词课堂的参与度下降,学习态度无法端正,甚至对古诗词课堂教学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运用能力,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心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并理解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课改目标[2]。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应从“对故乡的思念情怀”入手,在讲解这首词的释义基础上,带领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古诗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比喻义,感悟作者使用的语言之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简化诗词的陌生感和困难度,把握诗词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思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深入探究作者寄情于明月的内涵与本质。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最大化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视角探究古诗词课堂的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薄弱的古诗词学习基础,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生活条件、学习基础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语文课堂设计,采取多元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当前现有的教学方法局限于讲解法、朗诵法、释义法等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丰富古诗词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以深入感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3]。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池上》时,教师应根据这首诗的语言意境,举办唐服模拟大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中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语言之美的学习热情。《池上》这首诗中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述了一幅儿童在船上采摘白莲的场景。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应用能力,创设儿童偷偷采摘的生动情境,组织学生穿上唐服,扮演诗中的儿童,模拟偷采白莲的场景,以感悟诗词中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利用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感悟语言之美的古诗词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带领学生探究古诗词教学中的语言之美,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展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 2019(35):51.
[2]朱艳红.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425.
[3]赵永红.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1):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