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石家庄市凌透小学 050036
摘要:当今世界,不管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核心素养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用性也早已不言而喻。众所周知,语文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度最高的一门学科,它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不仅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传播。而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国家教育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整个社会关注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向大家传递了一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前言: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相比,小学语文是非常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小学生识字、识拼音,还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新课标的出台都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时代的接班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人物,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想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提出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也正因如此,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能够助力国家和社会得到所需要的杰出人才,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实施策略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性。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渗透国学经典,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管是对于学生的教育还是文化的发展,都能够产生一个双赢的结果。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启蒙时期,更应该被融入更多向国学经典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不仅仅在强调要努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把传统优秀文化和语文课堂科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除了挖掘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比如可以为此开设专门的课程。为了将传统文化的传播落实到实处,语文教师更要积极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可以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以爱国主义为话题的故事大赛等等。
(二)趣味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不断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致力于运用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应用好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在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现与将要讲授的课本内容有关的视频;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将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融进语文教学中,除了分享自己的生活小事,还可以邀请学生们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适当穿插一些才艺表演和小游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被调动了起来,在无形中小学生们不断地提升着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课堂德育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含有情感丰富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德育,那么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比如,以爱国主题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学到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们了解完全篇文章的内容,而且还应该为学生们讲述文章背后的故事,拓展相关方面的历史知识和故事,引导学生们感悟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们不仅仅加深了自身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掌握了文章传递给大家的中心思想,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对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热情和欲望。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考虑所教文章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计划,从而使德育教学能够在无形之中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去,使德育从此远离那些形式上的说教。
(四)利用课后作业,强化学生阅读素养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工具。为了检测和提升小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布置作业的时候,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等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这样一来,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便能够无形地强化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学习。长久下去,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和创新,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小学生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莲.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探析[J]. 魅力中国,2021(8):279-280.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8.443.
[2]王海萍.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21(10):91-92.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1.10.055.
[3]刘玉敏.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策略[J]. 魅力中国,2021(8):225.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8.355.
[4]李玉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策略[J]. 课外语文(下),202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