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雨晴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130117
摘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作为必修科目,陪伴着孩子们的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起着提纲挈领作用的便是朗读方法的教学,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外读物,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小学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好的帮助孩子在朗读方面取得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问题;对策;学生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朗读已经离不开阅读,同时朗读也是学习语文的必要途径。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核心素质的角度看,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掌握朗读等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把阅读的主体明确: 阅读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作者的观察和理解的小学教育实践,发现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相对重视的应用在教室里大声朗读,但也有一些教学实际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和记录的结果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1、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往往对教学的目的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清楚教授孩子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教学,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比如老师在讲解文章时,往往出现讲读分离的情况,不能把刚刚阅读的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意思阐述出来,不能完成由读到讲的良好衔接,使孩子吸收起来也比较困难。有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抓不住一篇文章的重点,随意解读文章,需要重点理解的部分草草跳过,只需一带而过的部分大做文章,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的。
2、阅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通过大量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主要以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指定的科目,并为学生讲解有关的朗读技巧和阅读知识,学生被动吸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比如,在一些低年级的教学中,老是往往担心孩子比较小,认识的汉字数量有限,对知识的理解也有限,所以老师基本上会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学习,而学生自动学习,自己阅读文章的机会较少,这样是不利于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的。
3、阅读教学评价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1]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一般都是很好不错等泛泛的总结性评价,不论孩子朗读水平高低,都给予一样的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宽泛的评价使孩子既不能理解自己的优势,也不能认识到自身的短处,没有改正的方向,这样的评价与夸奖往往没有针对性可言。
三、解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案
1、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朗读教学目标
老师在制定小学语文朗读计划时,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明确朗读计划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且执行朗读方案能够带给学生们的有效提升,并且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朗读任务。对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师永远要谨记,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切不可随意而为。教学的目标可以使使孩子懂得欣赏好文章,可以是引导孩子进入朗读的世界,体会朗读的真谛,也可以是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或者是启发孩子对朗读的理解。总之,教学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按这个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增加阅读教学方法种类
老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比如可以在晨起组织学生大声诵读国学著作,在课前为学生诵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在课后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
3、增加阅读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要将朗读当成一种必要任务来抓,有切实、明确的朗读计划,阅读教学评价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且反馈要迅速,鼓励学生们自主完成计划,帮助提升学生们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另外,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孩子在语文这一学科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而且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外读物,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有研究表明,朗读能力高的孩子更容易在公共场所的演讲中取得出色的成绩,而且使孩子发言更加流畅 。
参考文献:
[1]王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J小学为例.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巴燕·哈米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AB两所为例.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