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谢云
[导读] 语文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

        谢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第六小学    ,广西贺州542699
        摘要:语文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有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中,阅读、分析、写作是三个核心部分,而这三个部分有依赖于阅读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进行深度教学,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基于此,本文从深度教学的理念出发,分析当前教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度教学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但它又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还要让学生能够分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由于其时期特殊,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母语的特殊时期,学生对母语的各种认识大都来自于这个时期[1]。而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阅读又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在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语文阅读进行深度教学,让小学生具有深度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表层化
        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表层化,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只是让学生认识了一些字词以及积累了一些句子,但是并没有对整篇阅读进行深入分析[2]。这种表层化会使得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减弱,甚至他们会认为阅读分析不重要。出现阅读教学表层化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比较简单,部分教师认为其并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分析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阅读课文其实也是相对较难的,是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弱,比较深入的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大都是不会进行深度教学。
        (二)教师过分依赖教参
        当前,各种辅助教学资料大行其道,这些资料的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大量的方便。但是,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这些教参,不会把这些教参融合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会根据教参来进行教学,没有办法做到深度教学,这种“拿来主义”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3]。此外,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这些教参,也会导致自己不去研读教材,不回去深入体会课本内容,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行的。
        (三)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已经在逐渐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他们在教学中已经尽量的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让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次两次,学生会愿意进行互动,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会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疲惫感,会开始觉得课堂枯燥。


        (四)和生活连接缺乏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要想让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应该让阅读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都和生活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很难对阅读进行深度理解。
二、深度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深度教学,是教师在基于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下,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深度教学的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一体化
        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下,教师在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时,都会制定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更加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识字等更加重视,忽略的情感的需求。在深度教学视阈下,教师需要从三个维度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还要对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作者写出这一篇文章的感情是什么?通过这一个流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实现了。
        (二)教学内容整合
        阅读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不可否认,每一篇出现在课本中的阅读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要把全部的内容都讲解完,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会整合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内容有所取舍。取舍的结果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果学生整体表现出学习非常苦难,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难度。此外,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确定的内容来进行教案的准备。在教案准备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如何才能让课堂更加的吸引学生。
        (三)优化教学过程
        在深度教学视阈下,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让课程深度到具体的程度。每位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教师的深度教学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动态的调正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深度教学真正的起到作用。否则,深度教学就只是形式主义,不会具有太大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评价
        在深度教学视阈下,教师更需要重视教学评价。这个教学评价不单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的通过各种活动,来观察学生对于新课文的兴趣以及共情理解能力,以此来判断之前的教学模式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改进,从而使得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的适合学生。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通过深度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对课文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对作者的情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容易掌握到课文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表面。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随时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具有自主性,这样才能更大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霞.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17):193.
[2]钱丽美.深度教学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支持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3):21.
[3]文晓越,高迎秋.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19(12):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