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徐蕾
[导读]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徐蕾
        四川天府新区煎茶小学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人际关系中的倾听交流。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小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倾听交流的学习,提高其沟通习惯及能力。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意义进行简单说明,进一步地,重点提出3点针对性建议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倾听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态度;培养方法
引言:由于身心发展年龄较小,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因此他们很难做到认真地倾听他人,以至于小学生不能够在课堂学习中静下心来,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的互动学习过程。基于小学生以上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学生形成优秀的倾听交流能力,课堂教学互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工作的质量。作为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最佳方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场景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尝试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与进步对于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小学生不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人际交往中的倾听能力培养也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场景中,教师既希望可以提高自己课堂知识教授的效率,又认为小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来感受文字表述中的情绪表达,从而达到小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希望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自觉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从而有方向性地帮助小学生沟通倾听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交流过程。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方法
        作为人文教学课程的内容之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学习内容自己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知识,因此其可以被视为小学生倾听沟通能力培养及提升的重要场所之一。基于现如今已经有内容丰富多样的倾听交流培养方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理论成果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针对性建议。
(一)树立榜样、引导倾听
        学生能够从心底感受并且接受教学内容的前提在于老师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帮助学生学习倾听交流的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努力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作为学生接触最多且容易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直观展示如何做到耐心、认真地聆听。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而不是随便插话,用眼神、动作等来表示自己认真聆听的态度,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渐渐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聆听者。

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上的文本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落花生》文本为例,课文中的父亲在讲述花生时,几个小孩子都是非常安静地认真倾听的,而父亲在小孩子提问或者发表意见时也是保持沉默,充分表达了对于讲话人的尊重。在彼此理解、相互尊重的交流过程中,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关系最为和谐,达成了互相尊重的交流过程。基于以上论述,教师想要实实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聆听者,仅仅依靠口头上的强调和教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聆听教学的目标。
(二)端正态度、把握倾听细节
        教师要端正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轻烃态度,要求他们在倾听过程中也同时使用到目光,在注视对方的情况下心无旁骛的倾听,同时学会微笑点头并做出回应,表示自己一直在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倾听实际就是尊重他人的过程,要始终带着一颗宽容心倾听。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过程中,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在学习这样具有高文学素质的古诗词时一定要学会倾听,把握古诗词中的每一处细节,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四心。第一是专心,要专心倾听教师所范读的每一句诗句,首先尝试自己理解《静夜思》所希望表达的内涵;第二是细心,要细心辨别教师在范读古诗词过程中的轻重音表现,并将教师的轻重音划出来,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同时借助轻重音重点内容对教师提问,形成教学活动;第三是耐心,要耐心听完教师的范读,并耐心听教师讲解古诗;第四是虚心,要做到虚心倾听,以一颗宽容心倾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无论自己认为同学的发言是对是错,都不应该忍不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在倾听他人发言完毕后再向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古诗词学习过程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所以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做到静心,静心倾听教师的每一处解读,静心倾听同学的每一个回答,通过大家相互和谐的交流互动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一种宽阔的视野和豁达的胸怀。
(三)合理教学、培养倾听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反复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找到该名同学发言的优点与自己发言的不同之处,然后组织大家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而在教师讲授课本或课件内容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在倾听后要求学生复述,保证每一刻学生都处于注意力集中学习状态,长期如此就能培养学生课上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他们相对较高的倾听素养。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倾听交流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仍然处于知识接受速度快,心理发展较滞后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积极尝试并且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高效交流沟通,通过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倾听互动的兴趣及积极性,进一步地在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盛淑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普童话,2015(35):14.
[2]汤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12):00020-00020.
[3]班玲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9,000(010):P.64-65.
[4]吴贵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