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陕西省城固县上元观小学 陕西省汉中市 723200
摘 要:小学属于学生比较重要的学习时期,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若是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方法、能力不过关的话,会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小学时期的教学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属于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重视学生上述两项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展开探究,旨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随文练笔
从始至今,“写”和“读”两种能力是无法完全分开的,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了解“写”的技巧,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提高“读”的水平。按照教学相关要求,教学难度逐渐增加,小学高年级应掌握的写作技巧逐渐提高,使得写作水平逐渐提升。按照新课标相关要求,需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生活多加关注,将内心的情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展开分析。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有一个非常显著而普遍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能使学生们对于课文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文章中的人或物之后的发展进行思维的拓展,并能够将这些想法用文笔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随文练笔能够有效实现以写促读,使阅读和写作能够更好的进行结合,将学生在阅读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写作练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巩固,使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迁移运用
随文练笔能够指引学生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实现阅读学习到写作的一种纵向交互迁移,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中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和学习,能够将阅读教学中相关的写作方法和其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习作中,从而使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共同提高。其次,随文练笔的阅读训练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树立起阅读和习作的自信。随文练笔的教学,正是在“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和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作者的其写作风格特色和思想情感,不断的去研究和学习作家的文章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随文练笔是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进一个交互迁移的创造性过程。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充满了乐趣,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安排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教学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们提供的各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学生,由此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练笔。通过长期的写作训练, 学生写作的信心和能力将逐步提高,教师能够更好的更好地吸引和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运用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随文练笔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想象
有些文章会在文末的地方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文章设计中发挥想象。教师应该敏锐的抓住这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打开自己的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在教材中续编故事和童话,通过教材中续编的故事和童话,不仅对童话课文进行了内容上的的补充,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要告知学生进行练笔的思路和方法应该紧紧围绕人物和故事来进行叙述。所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愿意参与创作,想象创作。
(二)抓住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小学生在正确阅读和加深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很有可能还会存在困难,教师如果在此处适当性地设置了一些相应的逻辑阅读方法练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也有利于锻炼和帮助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2课《落花生》中写道“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这句话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和含义,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去联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一个人,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在说的这个过程中,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练笔设计更好的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的深刻理解,从而使学生把握课文作者写作的方法和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注意学生的迁移运用
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情感交流的环境和平台,使得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情感欲望。比如在谈歌先生的小说《桥》,故事情节设计感人,小说中矛盾集中,以此塑造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篇小说尽管篇幅短小,很好地表现了如此丰富的小说文化内涵,耐人寻味,这离不开作者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表现力。文章的结尾设计是一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读者会感觉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文章的结尾一语道出两父子的血缘关系,这样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在矛盾的故事情节冲突设计中,可以顺势而为,让学生抓住这个时机用练笔的形式表现出老汉的思想和内心独白,通过练笔学生会进一步地理解老汉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体会到老汉伟岸的老党员形象。小说的魅力也在这样的结局中得以彰显,是练笔的绝妙之处。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随文练笔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力求能够在点点滴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语文课堂中走进学生内心,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在随文练笔中能够收获自信,使得学生真正爱上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郭春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13-14.
[2]马月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75-276.
[3]张娟.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