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黄永倩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黄永倩                                     
        林县八渡瑶族乡福达中心校 广西百色市 5333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在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独立阅读。阅读不仅仅可以扩充小学生的词汇量,还搭建了一个与书中的世界沟通的精神桥梁。有效的阅读可以刺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文章主要描述了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小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年级阅读;小策略;有效性;语文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有向他人讲述故事的欲望。通过讲述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讲述世界和宇宙的故事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存在。这种讲述故事的本能催化衍生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事实上,所有的故事、神话、寓言、小说和童话故事都是这一愿望的结果。因此,处在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学资源。要想从巨大的文学资源中汲取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必须学会阅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尽早开始培养,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并且通过应用一系列策略和技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达到语文成绩的突破。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以及目的广义上来说,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它并不局限于文本的解码,也就意味着学生通过阅读这一活动可以理解所读的内容,通过批判性的方式来分析它,并将所读的内容融人自己的背景和个人经验中。只有这种全面和深刻的阅读教育才能使学生走人真正的文学世界中。小学生处在阅读的黄金启蒙年纪,在这一时期对阅读训练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促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许多优美的词汇和典故,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此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模式,以及发散思维的方式。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以及逻辑思维,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文学作品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加知识,更加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文字表达或者口头交流来表达自己对所读文字的理解。把通过阅读得来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理解来构建出新的思维模式,因此,经历不相同的两个人,得到的阅读体会也不一样。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的培养重点在整个的综合素质上,通过阅读来培养良好的人际处理能力,处事态度以及创新精神。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在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以及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在阅读中培养的每一种能力互相作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现阶段的阅读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在阅读中没有指引学生去思考,而是反客为主地代替学生去思考。例如,在寓言小故事的阅读中,许多学生的阅读止步在仅仅在读懂了故事,深人思考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的学生往往是少数。这时候,如果教师没有等到大多数学生的思考答案,而是先人为主地进行总结分析,把答案提前公布而导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对文章的过度解读。例如,在阅读古诗词中,将诗词逐字逐句地拆开解读,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都进行一一讲解,这样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整首诗词,但是却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整首诗词意境的理解。最后,解题方法的固化和大量的重复练习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不仅固定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阅读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上的作用十分重要,而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却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想要达到一个有效且持续的阅读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简单的阅读技巧,还应该利用一系列不可或缺的小策略来实现真正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小策略将唤醒学生内心渴望阅读的小宇宙,为学生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


        二、有效提升阅读的小策略
        (一)设定符合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目标
        从浩瀚的文学作品库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第一步。小学生尚处在心智发展的阶段,缺乏正确的辨别事物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同时选择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阅读内容。文学作品的范围十分广泛,有叙事、抒情、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来选择相应的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除了古诗词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童诗来让学生们阅读。例如,《阁楼上的光》这本由希尔大叔创作的童谣集,里面收录的小故事每一篇都穿插了生动的图画,诗词也是朗朗上口充满童趣。学生不仅可以欣赏里面有趣的插画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可以学习其引人人胜的表现手法,体会一点点文章里的小禅意。例如,在《多少》这篇里,作者说面包能切多少片呢?在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暂停阅读,小小讨论一下。讨论过后,接着读到“看你切得是薄还是厚”。当读到“一天能有多好”这里,又可以引人讨论,在接着作者的答案是“看你怎么过它”。这些富有禅意的词句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一点启发,幸于不幸,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内容选好了,第二步就是制定阅读目标。目标可以具体一点,起到指引阅读的作用。比如,在阅读前文的《阁楼上的光》这本书时,可以指定在具体的时间内阅读完几篇童诗。在阅读完《多少》这篇后,有什么感悟,里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还可以让学生模范行文格式自己创造一首小诗。选择合适有趣的内容和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对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引人情境式教学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通常是自主发生而且可持久的。在阅读的课堂内容上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让阅读课不再枯燥,而变得趣味十足。比如,在讲经典的掩耳盗铃这一课时,在阅读之前,教师先拿一个铃铛摇一摇,再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听到“叮当”或是“叮铛”的汉字。这种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对学到的汉字印象更加深刻。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由教师启发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积极性。在文章的点睛之处设置疑问来让学生有带人感。
        (三)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应该通过传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来达到有效的阅读。主要的阅读方法包括:(1)目标阅读法,所谓目标阅读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小到段落,大到整篇文章,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文章内容来确定一个目标。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目标,并在阅读中时刻抓住这个阅读重点;(2)标注阅读法,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寻找有用的信息,并标注下来,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重复阅读,只选择重要信息,通过这一方法训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迅速掌握文章大意。
        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活动,它用独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生活的意义,开创思维和表达自我。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阅读技巧,而且要让其意识到阅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可以发挥的作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小策略来提高他们掌握阅读效率以及掌握材料内容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王岩.小议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速读,2018.
        [2]冯志军.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4.
        [3]汪祥玉.浅谈提高小学语文中年纪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读于写,2018.
        [4]许镇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阅读与写作,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