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在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较大,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教育下提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虽具有强制性,但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因此本文中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讨论,在确定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优势之后,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来制定几条具有实用性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证明该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理解语文教学以及其他学科题意、教材意义的基础教学。在小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良好的识字基础能够降低教材、问题的理解难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识字教学与语文教学中情感、道德、叙事等教学内容不同,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的死记硬背,容易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教学过程体现,包括、但不仅限于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度、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课后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并巧妙地使用教学方法、资源,使识字教学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必要性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条件记的制约,思维比较活跃,行动受到情绪的影响较大。识字教学的过程比较漫长,教师、学生为了保证学习效率或者短期的学习成果,会使用大量练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识字教学过程缺少动力。并在课堂中用注意力涣散、扰乱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来,加大教师的教学负担。而在学生主体参与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策略、方法来维持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有较高的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吸收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教师引导的记忆方法、学习方法,使教师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传授知识,学生也有更好知识吸收率。
(二)更高的学习效率
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基础知识内容,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记忆的好坏、以及生字使用量的多少。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同时思维模式比较跳跃,在极大程度上较难跟上教师成人的思维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结果就显而易见,会有不少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在长期的积累中,出现畏学的情绪。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主体表现,让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实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追上教学进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由学生主导的过程,教师的过分干涉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而被动地学习是一个痛苦、枯燥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一)确定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条件的原因,性格比较活泼,对万物好奇的同时,缺乏理性思维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师在管理课堂秩序上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功夫,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用管理者的态度进行教学,采用上下级的师生关系来展开教学活动。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课堂情况,采用灵活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在识字课堂开始前,学生因为课间活动,情绪比较兴奋。教师可以使用悬念的提问方式,用图片、文字来询问学生,可以从图片、文字中猜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用学生回答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同时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作出主动的回应,来确立识字教学的主体。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识字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从而保持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识字在学习“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回忆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棋,我国流传最广的象棋,制作时多用木制材料,也就是棋的“木”字旁来源,而“其”具有指代的意义,通常是指某个人,人使用木制的棋子游戏,也就是棋。用较为形象的生字表现方式,通过与学生关联的事物,使学生对习得的生字,有明确的形象,从而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识字教学活动,丰富实践手段
课堂教学活动是增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手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使用创新的手段,让学生在识字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活动实践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深化识字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开为 “木”增添笔画的教学活动,在“木”的上面添加“丿”就变成了“禾”,在木的下边添“一”成了“本”,在右上方添加“·”成了“术”。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增加两笔、三笔,能不能形成一个新的字呢。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学习内容,对已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建立知识联动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的过程,识字教学为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也在其他知识中建立了相关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之间的联动,深化生字、知识之间的印象,并通过蛛网般的记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紧密的识字基础。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展开联想教学,让学生在生字的学习中,联想过去已经学习的内容,或者联想学生熟知的信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生字与已有经验的联系。并在与学生的问答、互动中,使学生对生字的影响更加深刻,并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加学生学好生字的自信心。
结语: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将学习过程变成死记硬背的记忆过程,使识字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教学中灵活利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用趣味性较高的活动进行实践,并在知识的联动中,深化生字印象,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双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67+269.
[2]王明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施[J].情感读本,2018(32):57.
[3]程晶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