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姬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平沙小学竹山教学点,广西钦州 535018
摘要: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阅读教学,不但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息息相关,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探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改革
引言
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1],同时也是重要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完善,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就要在教学观念上转变过来,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有较大的进步。如果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没有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凭着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就容易使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价值被忽视,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本质丧失。对于学生的情感缺乏足够的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呈现较强的工具性而较弱的人文性。这也会使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降低,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地位显示不出来,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真正的提高。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积极性缺乏,就使得学生不想要在课堂主动进行发言、思考等,整体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其实与我们的生活之间联系的非常紧密,要想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注意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目前较少有教师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大多数仍旧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低下。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探究
(一)通过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
要想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提高,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就要注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教师也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采用“提问法”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以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大家阅读文章后,一起思考下小朋友掉到哪个容器里面了?学生能看到,却还不认识,于是不少的学生就会指着书上的图画告诉老师,掉到“这”里面了,教师要接着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呢?孩子们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教师就可以抓住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接着提问:同学们,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瓮里呢?司马光又是怎样救了他呢?通过这样的层层问题设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也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偏重于理解教材内容,这样反而在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不但完成传授相关的语文内容的基本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注意这并不是所有的任务,否则就会使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审美疲劳,兴趣丧失。由于语文从本质上讲还是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进行知识的讲解就会反而会丧失了语文本身的美感,学生也会感到无趣、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首先在心理上能够接受,进而实现学科的融入。
以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找春天》的教学内容为例,如果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简单阅读,学生就很难融入课堂,也会感觉无趣。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阅读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和春天的美有关的图片、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快的融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借助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想使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教师就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蕴含的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促进学生对于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审美价值的提高。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还难以实现,教学安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结合新课改真正的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文章,教师要对其中蕴含的深意进行深入的挖掘,不管是现代文章还是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也蕴含有独特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的生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作者所处的年代特征、历史背景有一定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首先把司马光的生平讲解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把他入朝为官的故事、司马光对中国文化史的杰出贡献等都讲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人物自身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再进行阅读教学就会质量较好。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波. 探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 语文课内外, 2019(36):274.
[2]钟素美.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0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