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洪金
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国家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愈加重视,作为教师我们要响应国家要求,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把握住课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到知识。以下,笔者将以数学课堂为例,分析现如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学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数学是小学学科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小学数学课堂除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外,还肩负着启迪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开拓眼界等重任。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完成这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一、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只会读“死书”,大多是只掌握了做题技巧,却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何在。长久以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这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模式也是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后面初中、高中更加深奥知识的学习埋下了隐患。还有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填鸭式教育”太过严重,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以讲代学这种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大搞题海战术也是效果甚微。其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及其枯燥的,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往往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不能认清自己是求学者的身份,习惯了教师亲自向自己“灌”知识,没有丝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探索课外知识更是痴人说梦。还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提前预习课程,学生在教师讲解时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师讲哪就听哪,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就很容易导致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慢慢落后于其他学生,最后将自己归为了差生的一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使得一些数学教育功能被异化,培养数学基本素养更是难上加难。
二、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创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传统课堂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仅需要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教师能够跟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这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出现则为这个棘手的问题送来了春风,由于近些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倾斜,多媒体、互联网、电子白板交互设备等现代教学设备在如今的教室里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物品,我们教师则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课堂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特征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章节中,我向学生提到了“黄金分割”这一知识点,“黄金分割”就是讲比例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践。
我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并标注其设计的比例,在T台上展示的模特的身材比例与高跟鞋高度的关系,“黄金分割”不仅可以用在现实的事物中,甚至像抽象的音乐、绘画都有“黄金分割”的存在。我通过这些例子的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比例世界,让他们认识到了比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建立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后,学生们很容易就投入了学习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向我提问,显然已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将之顺势利用进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使用生活教学,领略数学风采
一个人在理解未知的事物或真理时,往往会在其中从自己的经验入手。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认知和经验都是十分有限的。在数学课堂中也是如此,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知识点时,一些生活经验丰富或接触过类似知识的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比那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来说接受的更快,效果也更好。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做例子,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知识遗忘。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中《角》和《相交与平行》这两个章节中,就很适合教师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角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个事物,平行和相交本是较为抽象的事物,但在生活中也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往往我们会忽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角,屋顶的角度,马路的角度,这些角度的存在都是为了疏通雨水;十字路口、并排的电线,这些也是相交和平行的体现。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抛砖引玉,把课本中看似晦涩难懂的知识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其作用和原理生动的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将之束之高阁,过于注重解题技巧。这些数学原理才是更能锻炼学生思维严谨性的,才是更能体现数学基本素养的。
3.运用微课视频,转换学生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不能充分预习的问题,近些年出现的网上教学平台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合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是完全能够让学生达到在课前了解课堂大纲、重点、难点的。只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在课前上传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观看,并且在这个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了解或者疑惑的地方还可以在视频下方提出自己的问题,供教师参考,供学生讨论。通过这小小的微课视频,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前建立起了联系,这无论是对于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由于惯性思维,对突然出现的似乎“违背”数学原理的负数有极大的疑惑,而通过微课视频的课前预习,我让学生们知道了负数不过是数学界中另一部分的存在,它和之前学到的知识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遇到吃力的情况,甚至还让学生们带着走,建立了翻转课堂。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轻松,课堂质量和效率也十分完美,是一个双赢局面。
总而言之,在改革创新的浪潮里,教师们要不断进行大胆的尝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从学生内心入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数学课堂。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而不是单一的注重解题技巧,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我们一定能够搭建起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司瑞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4):61-62.
[2]于亚文.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2021(07):83.
[3]黎裕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以“小数大小比较”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1(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