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数学课堂中导入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胡莹璐
[导读] 导入环节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胡莹璐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导入环节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探索其有效的方法展现其艺术性,才能确保导入的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导入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内容的改正,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全局入手,让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更能深度的展现课堂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让课堂教学的导入与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收入运行。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  导入  艺术性
        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得以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能够更加深度地进行资源的应用,促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密切展现其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的整体能力给予持续的上升。在这些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课堂导入的设计,只有全面研究独具艺术性的策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能力得到持续的上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课堂导入,以生动有效的方法延伸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导入中亲身品尝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并遵循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原则,适当的进行资源的拓展,为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哪些策略以展现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呢?
        一、以任务为目的,安排导入,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的,才能确保学生整体能力和水平的不断增强。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索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内心的好奇心,达成一致适当的组织趣味性的活动,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不断的进行资源的再开发,充分展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特色,以最大化的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帮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导入力求短小精悍,因为导入环节只是引起学生注意的初始环节,教师需要严格把控课堂时间,精心设计,争取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运算炸弹”这一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内容,会用手机设置一个3至5分钟的时间炸弹,然后口头上出题,让学生轮流回答。当时间炸弹响起的时候,正在回答问题但是并未得出结果的同学就要接受惩罚,惩罚内容就是比其他同学多做作业。这样的导入方法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设问为方向,设计导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提问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课程体系更加严明,以注重层次化问题走进学生的心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导入的方法进行结合,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轻松愉悦的展现问题的巧妙之处,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全面的发展。另外,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达到以石击浪的作用,例如:在进行负数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零上与零下以及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先向学生提出小数减大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思考,当一个小的数减去一个比它大的数时将得到怎样的答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存款借贷等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以问题作为开场白的课堂导入过程,将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后续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前呼后应,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三、以生活为切入点,进行导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意识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课程知识,能够唤醒学生潜在的动力,促使学生内心参与课程的意识得以提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进行课程的改革,借助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课程的改革,架起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精心的进行导入,力求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环境,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推动课堂教学导入更好的与学生的实际达成一致。例如,在学习频率和概率一节知识时,我曾创设这样的具体而简单的情境:“要想知道一个鱼缸里有几条鱼,大概数一数就可以,但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几条鱼,应该用什么方法呢?”之前学习过通过分析求随机事件概率,但同学们很快就发现在这个情境中难以分析出结果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这类事件的概率应该怎么求解?然后就可以顺势引出新课:“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就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这样,同学们先通过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而进行了思维预热,同时心中存有疑问,自然有助于接下来接受效果的提高,从而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课堂导入应该是最具生命力的,只有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目光,才能确保学生主动意识的不断增强,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度才会得以全面的开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集中教学智慧,研究上述方法,不断的进行导入的设计,遵循固定的教学原则,变革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创新性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深层次的进行研究和分析,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掌握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促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持续的上升,以不断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金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08):166-167.
[2]王志刚.高中数学新授课中“问题导入”的若干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10):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