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冯用燕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能力增长较快的阶段。
                       
        冯用燕
        广西桂平市蒙圩镇林村小学 5372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能力增长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计算,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关系。学生在这一阶段数学课程难度和课程量相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因此,对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展开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特征
        引言: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效果的一个分水岭。学生智力水平在此年龄阶段有较大提升。与此同时增加的还有四年级课程的难度。并且,在这一阶段,小学教材会引入许多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的概念。对教师而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交流。
        一、教师和学生在一些概念理解上会有一些不同
        小学课程知识对于大多经历过大学教育的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内容。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未必,因为他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作为教师,要知道我们脑中的基础数学概念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总结而来的,而小学生却完全没有这一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从零开始,而不应该认为学生本就知道。否则,学生就会对教师教的知识难以理解。
        比如:在四年级课程《多变形的内角和》中教师应该把一条直线的角度被规定为180度的原因、被规定为180度的意义给学生细致入微地讲解清楚。之后再开始多边形内角和计算的教学。这样,当教师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拼接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才不会产生疑问。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问题是最多的,也是聪明的小孩他们的问题也越多。因此,为了课堂能继续高效地进行下去,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时,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图形、数目、数字等概念对他们来说可能不难理解。但是数学可不止这些,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有非常之多的抽象符号。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也是最枯燥的,而恰恰符号对于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确实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这些符号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找到一些可靠的小办法,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这些数学符号。这些板块教师也应该更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多让学生展现自己,勾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分数与除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对教学速度的把控就是一个难题。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章节更难理解。教师在这一章节需要把分号和除号这两个生硬的概念比较好接受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把分式与除号的联系细致入微地教会给学生。教师可以把数字换成具体可见的数目。这样学生对于“除以”和“除”这一概念生动地教授给学生。对于分号教师则可以不直接教与学生们数学概念,简单地把它代替为一个木棍。分式上面放若干个物体,分号下面放若干个物体,使之得到一个数。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物,理解到这些抽象符号的意义。教师在后面教与学生更加困难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些概念掌握得当,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也会更加容易地进行。
        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话的误区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哈往往看起来简单但却时常达不到效果。不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对话,而是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问题与学生对话。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应该都抽选学生与之对话。教师应该掂量问题的难度,不应过难也不应过易。其次,教师不应该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与学生对话。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学生理解知识时教师应该做的不是打断他们,而是应该在一旁引导,选择合适的时机插入,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这时的任务是讲解学生可能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教师应该以点拨为主,只有在必要时才打断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在讲完统计所用模型、常用的统计模式、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钻研。因为,这样章节学生听懂之后并不能立即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师这时不宜抽选学生进行关于概率、统计知识的对话。应该让他们多动手练习,在练习中体会到这一章节学习的要领。这样才能达到学习时间利用的最大化。相反,如果抽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问答,反而错过立即钻研的时间。这样做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学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概率统计计算后,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时间才会到来。教师交流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方才概率计算的心得,以及刚刚完成的计算的结果。这样才能完成对学生掌握知识对的检验。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看起来不难。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有一定困难。为了学生能够轻松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应该了解和思考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话的特征,将与学生的对话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每节课都保证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把数学课堂变为教师与学生增进知识交流的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兰芳.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00(024):82-82.
        [2]陈登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000(006):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