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的意识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杨艳
[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杨艳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中        215011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而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利用更精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脑力思维的方法,近些年,对于各类方法的运用与开发,许多学习方法得到了教职员的充分挖掘,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应用,分类讨论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全面分析并且周密严谨,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这一思想渗透培养,让学生经历渗透、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将分类讨论思想融会贯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意识培养
前言:分类思想是对于某个对象不同种类的学习方式。结合该思想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同时对其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所帮助。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学习模式改变的过程,在初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善用活用分类讨论法,培养学生数学分类意识,使其对于解题思路得到锻炼和培养,促进该意识的形成与运用。
1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意识的运用原则
        初中数学应用分类讨论意识需要遵照相应的规则,才能将其作用发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该意识融入课堂中,了解学生对分类讨论这一解题思路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效帮助[1]。同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互斥原则,是指分类之后,各自之间相互排斥,其中的各个子项没有交集;第二,多层性,在进行分类讨论过程中,不应只进行一次的讨论,应该进行多次分类讨论,将讨论对象分为不同层次,产生相互矛盾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多思多学,通过多层次分类,提升了分类讨论的科学性,也将教学课堂从无聊枯燥变为生动有趣;第三,统一性和相称性,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分类对象,再进行分类,而整个分类的过程需要遵循同一标准,主次清晰完整,不能出现重复、遗漏等问题,同时,分类要相称,在分类之后,子项并集应与母项子集相称。
2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很大,而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要求更加严格。数学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解题思路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对各类事物感兴趣,愿意学习研究的阶段,所以在培养分类讨论意识时,了解学生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对该意识的兴趣。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分类讨论方法运用非常普遍,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2]。基于分类讨论带来的各项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解决学生不会分类的问题,同时以实际情况和教材互相结合,设置生动的情境课堂,对学生进行多次练习,促使学生应用该种解题思路,能够灵活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深入分类讨论思想意识,不断深化提升该思想意识。

另外,数学当中的研究对象有不同属性、不同类别之分,研究成果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所以,对象不同时,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能够更加灵活的处理数学问题。
3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3.1 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对象分类的意识以及基础原则,例如物品、植物、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中属性不同的分类[3]。但并没有将该意识应用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形成的初步分类意识,将分类思想的意识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并将数学分类思想导入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学生的分类思想更具完整性、系统性。而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的定义、定理、公式等,都可以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对学生的分类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2 分类方法的普及
        在教学过程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深入,应将各类分类方法的定义原则与方法及时普及给学生,促进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分类,使研究方向更全面,能够划分出不重复的类别,同时也减少遗漏项的发生,然后针对每一种不同分类方法进行阐述说明,使学生掌握更牢靠,方法种类更多样。通常情况下,分类方法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教学概念、数学法则、特殊规律等,基于不同原则下进行不同方法的分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深度开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3.3 分类过程条理化
        数学解题的演算与思维推理过程中,会出现结果不确定、推理过程矛盾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分追求结果,很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分类讨论层次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结果不正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分类过程进行条理化的构建。可以按照分类属性不同,将问题划分成若干独立的问题,然后按照逐层、逐级、逐条的分析原则,将问题中存在的潜在内容、隐藏问题点找出并解决,然后根据逐条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讨论,对所有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3.4 抓住分类讨论方法的运用时机
        每一个数学方法都有着运用之处,并不是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数学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类题型的不同解决办法,将分类讨论思想融入其中,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到不同的地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分类讨论方法的同时,能够第一时间应用,并产生运用后的有效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挑战难题的欲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利用数学知识中的概念、问题难点进行分类方法的意识深入,引导学生利用该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类讨论法运用在数学应用题中,可针对题目进行分类,并在解题中举一反三。
总结:初中数学阶段,是对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的最好时机,恰当的利用分类讨论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严谨思考的态度都有更好的提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并且利用不同问题、不同类型,锻炼学生的条理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探索、讨论、求解全过程,才能确保掌握分类讨论法。
参考文献:
[1] 刘永年.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 2019(2).
[2] 王晓梅. "分类讨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20, 000(003):22.
[3] 梅荣. 浅析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