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姜孝荣
[导读] 让学引思,即将学生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

        姜孝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大明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州市 542827
        【摘要】让学引思,即将学生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与组织的作用,让学生更为全面的开展理解性学习。伴随新课改贯彻,教师应摒弃传统满堂灌教学,理解和接受新理念,帮助学生以全新视角看待数学学习,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热情,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让学引思;活力

        新课改后,让学引思作为更契合小学生心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备受关注,其倡导教师结合学生发展所需,使学生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引导其自主思考,在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下,实现会学、乐学、善学教学目标,以使数学课堂主动性、参与性大幅提升,致力于培养具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人才。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话语权与思考空间让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以促进其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一、让学引思理念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己任,进而促进其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让学引思理念的提出,摒弃了既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体会学习乐趣[1]。“让学”即教师教授如何学习,而真正的学习过程的开展由学生自主进行;“引思”则为教师对合理的教学方法予以应用,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过程,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多个层面,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帮助其提升整合所学知识并探寻解决问题办法的综合能力,进而对教学目标要求需掌握的内容全方位掌握。总体来说,让学引思理念在教学中的长期应用,可使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于潜移默化间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为其在后续高年级的学习中奠定牢固基础,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教育。
二、让学引思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让时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让学”,最为关键的便是可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以使其主动予以学习过程建构。这也就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原有生活经验,结合其心身发展特点,创设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释放学习潜力[2]。
以“周长”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可经由多媒体予以一匹马展示,并且这匹马被一根绳子拴在圆形草地正中间,马边吃草边绕着拴马的桩子转圈。当学生看到这副动画后,情绪较为高涨,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围绕此情景提出问题,有学生说:“这匹马走过的路线为什么是一个圆呢?”有的学生说:“这匹马走过一圈的路程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这匹马走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针对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圆的周长的求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跃跃欲试,充满期待。此时,教师可让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答案。这种充分借助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预习的方式,教师可合理应用,以给予学生消化、吸收空间,促进其高效投入学习中,进而对所学内容予以掌握。

经此方式,学生可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并大胆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答问题,有利于其认知矛盾冲突的激发,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产生主动探索欲望,于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探索。
(二)让空间,在问题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让学”也不并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完全对学生的活动置之不理,其更应发挥好引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作用,为学生指点迷津。同时,教师要对教材精心研读,以使所提出问题具有探究意义,以使学生被动思考与互动的局面得到改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以“负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因在此前,学生对于正数、自然数依然有所了解,但在负数方面存在认知偏颇,为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师可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温度计,让其认真对刻度进行观察,找出与平时的数的不同之处,学生发现温度计上0℃左边,有“-”号出现,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符号应该怎么读,有学生认为读减号,也有学生认为读负号,这时教师可指出正确读法,并引出本节课内容,为学生解答:负数也就是与正数相反的量,并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实例,比如说:电梯楼层正反方向、气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许多鲜活的例子被学生挖掘,加深了学生对于生活中正负现象的初步认识,有利于其掌握相关内容。经此方式,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列举,可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实现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其知识迁移能力,使数学真正融入生活,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让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考虑到学生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且为独立个体,教师应秉承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的学习[3]。通过让过程,可使学生转化为学习的主人,提供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让其充分表达个人理解与看法,进而扫清知识障碍,进入深度思考阶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首先可让学生自主想一想,如何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将相关教具拿出,经由摆一摆、比一比的方式,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可通过对圆柱等分之后进行,而当得出结论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圆柱体体积又是如何计算呢?让学生回想,并令其思考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关系。经过思考后,学生说:“在计算圆锥体体积时,可否将圆锥看做一个圆柱,求出圆柱体积乘以三分之一,就是圆锥体积了”,对于这一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给予表扬,并可据问题答案进行教学思路调整,帮助学生对这一说法进行论证。在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始终在学生手中,教师主要为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积极动脑,而非单纯的接收知识,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通过将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可获得体验学习、主动思考的机会,且教师可针对较为复杂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以发挥集体力量,共同探寻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让学引思理念,为顺应新课改要求的创新实践,可为学生提供充足发展空间,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出时间、空间与学习过程,以让学生可积极发表个人看法,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确保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可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于个人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洪铭鞠. 让学引思背景下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J]. 高考, 2017(36):18-19.
[2]郭文贵. 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活力, 2019(2):118-118.
[3]黄益萍. "让学引思"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黑河教育, 2020, 000(001):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