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整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黎定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黎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中学     5451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现阶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打造了高效的化学课堂。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改革、创新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顺利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课程;整合
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培养学生求实、科学、严谨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态度来看,化学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学校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师必须看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从学生的立场上来分析,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化学知识,并且他们对这一学习方法比较反感。要想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微观的立场上分析他们所熟知的物质,此时,学生会真切感受到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随着高中生越来越喜欢化学学科,他们会主动探索新知识,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获得了较强的发展,单纯依靠是解题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影响。实验作为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手、耳、口、眼、脑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推动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磨练学生意志,稳定学生学习心态,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学科探究能力、自主创新意识都获得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实验中丰富多彩的变化,吸热、放热等,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对策
        (一)导入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功、有趣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有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课堂导入会占据较多的时间,这无疑会缩减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影响到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其实不然,有趣的课堂导入,使得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本节课的化学知识。从时间的角度上来分析,课堂导入会占据5到10分钟的时间,但是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动画视频,又或者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本节课的新知识。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主要学习金属钠、铝、铁的有关化合物。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饼干、蛋糕、馒头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问:我们知道,制作饼干、制作蛋糕、蒸馒头时,都会用到纯碱或者小苏打,同学们,你们知道纯碱或者小苏打的成分是什么呢?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同学们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不理解,在课下经过和小组同学的讨论和分析,经过同学的点播也会使你对这道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熟记于心。老师在进行重难点的教学时,老师先设出疑问,让小组之间的同学进行相互探讨,探讨的过程也是同学们用脑进行思考的过程。让有答案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这样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给得出正确答案的小组给予奖励,并鼓励那些勇于发言的小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意识,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带动了化学学习的整体效果。化学知识都是相互串联的,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小组之间可以相互配合,每个人都自己掌握比较牢固的化学知识讲解给大家,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讲解,可以加深其他同学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课后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课时紧,学习任务繁重,每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消化不良”的现象。通过课堂学习,部分学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在课后时间解决这些新问题。但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顺利解决这些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下的学习问题会越来越多。
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每位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致力于构建信息化的课堂。当下,尽管大部分化学教师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学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他们仅仅是借助大屏幕教授理论知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导致信息化教学过于流于形式。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相整合,要真正做到点、线、面的相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英水,陈欣.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联想思维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7).
[2]黄晓琴.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
[3]冯建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