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刘波
[导读]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的传授给学生

        刘波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梁邹实验初级中学    256200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的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对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而言,一旦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学习质效获得大幅提升,还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在思考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最终获得完善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必要保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引言
        初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第二阶段,也是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终了阶段,在完成这一阶段学习后,绝大部分学生都需要面临人生的第一道抉择——“中考”,基于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的压力是远高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不仅相对小学有了难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中获得更大程度数学理解能力、思维水平的提升就成了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互动不足
        通过诸多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普遍不喜欢氛围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认可度最高的就是语言幽默、为人有趣,并乐于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的数学教师。事实也证明了,教师自身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喜好程度,有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任课教师,所以会排斥其所教科目,相反,对于学生喜爱的任课教师,其执教科目也更受学生欢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很多教师不重视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用语呆板无趣,忽视学生情感体验,所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数学科目具备极强严谨性、逻辑性,在学科特性的影响下,数学课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是严肃、一丝不苟的,再加上很多教师忽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压抑,学生被动获取知识,难以调动积极性,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统教学方法影响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数学成绩以及考试为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部分学校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虽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应用、微课教学应用等教学方法改革,但是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效果并不算太好。例如,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虽然应用了教学资源,但是其实践模块、数学知识创新模块应用相对比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效率提升,最终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忽视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极为关键,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是其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为敏感,特别在意外界怎样评价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评价具有的积极影响,不能及时肯定表现优异的学生,或者是给予其不当的评价,最终结果适得其反。由于忽视课堂教学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差,教师和学生间不能形成高效互动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表现优异的学生不能被认可,导致积极性受到打击;表现较差的学生不能被鼓励,导致学习兴趣持续下降。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只会表扬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断打压那些所谓的“差生”,最终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两极分化的问题愈发严重,与此同时,还给有效教学的实施造成不小的阻碍。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指导学生有计划性地开展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存在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并按照实际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计划进行动态调节,确保整个学习过程处在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之中,使学习时间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其数学知识结构现状,进而明确当前的学习重点;之后,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表。具体涉及近期学习内容、完成时间、质量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这几个重要方面。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进程,在学习中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形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有着许多种不同的形态,而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就要指导学生们开展有计划性的学习活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们也要设计一定的学习计划,并且这些学习计划密切的联系着学生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要的学习目的,以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的计划学习的目标。
        (二)教学分层化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难度在不断提升,愈发凸显出学生间的差距。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样,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是整体性授课方式,以至于不断放大了学生间的差距,学生间通过相互学习也很难将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落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教师注重教学分层化,把学生看作个体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便于教师合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展开分层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与发展,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其实施分批次教学,实施具体教学工作时,教师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展开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需结合学生表现,给其制定相对应的课后练习,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三)提升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也非常关键。在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具体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教学,或者根据生活实践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够完成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PPT设计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关教学资源,搜集初中数学知识实际生活运用的相关教学视频。实际的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播放视频,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提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的生活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未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落实,需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初中数学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方式方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李生军.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与评价,2020(08):70.
[3]夏乾凯.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浅议[J].读写算,2020(19):89.
[4]罗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5):8.
[5]刘黎明.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科普童话,2020(19):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