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清
绵阳市警钟街小学 621000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一个学生的上学时期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以及学习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的,因此,小学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帮助学生的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措施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关键的环节,有了初步思维能力,学生就可以慢慢了解数学并且深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自身也可以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简单,思考问题也很单一,稍微有一点难度的数学知识点与数学题就会难到学生,因此,教师需要额外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培养小学生的动脑能力,帮助他们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很强,相对抽象,同时还具有科学性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体与心理方面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还较少,而且思维也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因此,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学习状态,而教师就是教会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指引者,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情感,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教材的了解与掌握是比较难的,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识是另小学生最头疼的,因此,倘若教师不能很好的用更为直观的语气为学生表达,那么学生很难能够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而且对于教材的讲述非常容易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无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因此这样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其次,数学教材中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要想更好的培养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更好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点用语言很清晰的表达出来,那么一方面可以说明学生关于这一知识点有了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比在心里默默思考更能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中如果是枯燥的教学那么他们就很难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对于枯燥的数学教材,他们也难以很好的提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尽量减少学生翻阅教材,自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表述,使学生也能够深入的认识到教材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内容。
最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抽象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抗拒的,他们难以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学生就会放弃对抽象知识的学习,这样就更加阻碍学生的思维启发,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一般是那种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用现有思想去理解的,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内心就会自动屏蔽数学知识的学习,时间久了,学生还会厌恶对数学的学习,因此这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师引起很大的重视,改进自己的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二、小学数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强调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图形有紧密的关系,有些数学知识如果直接去理解,那么会比较有难度,但是倘若用图形将其表达出来,就会对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冲击,使他们很快可以掌握到知识要领,领域出数学知识的精髓。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阶段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直接就使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思维反应的很难,但是换个角度,用图形来表示,可以刺激到学生的大脑,使他们跳动的大脑有一个扩散的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还是比较容易的,很多都可以用图形来转换表达,这样对于具体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对图形有很大的兴趣,相比较于文字性的表述,他们还是更喜欢图形的观察与探索。因此,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如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掌握自身的课堂主体性,发散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甚至学生还可能以图形的直观表达,掌握到数学的精髓,把握数学本质。例如:在学习圆形的半径,直径周长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讲述教材中的文字性概述,那么小学生很难能够理解,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为学生画圆心的位置,标注半径是怎样的一个画法,以及直径,通过图形还可以告诉小学生圆有无穷个半径与直径,教授周长的时候,就可以拿一个实物图,用纸围成一个圆形,将纸展开得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这样以另一种形式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讲,又有趣,还可以更直观的掌握知识,并且深入学生的大脑。
(二)借助教学器具,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学器具的辅助使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器具来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大脑也在不断的运作,相当于这是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样其实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新一些可以动手实践的活动,使学生进行小组之间一起操作,增加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数学知识与应用题,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合适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七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4.027.?
[2] 解碧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