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刘邦泰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放在了小学德育教育上来

        刘邦泰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罗洞小学   51092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放在了小学德育教育上来,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方式。小学生阶段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外界事物也处于一个好奇的阶段,如果忽略了小学生品德的培养,那么很容易养成不好的品德习惯。准确来说,传统文化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催生的产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教育行业作为辅助,二者的相互发展,相互进步,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身为中华儿女不能遗忘优秀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新颖的教育题材,而传统文化又恰好是题材的重点内容,新颖的教育题材,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提升自身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如何渗透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内容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教育改革的推进也明确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身为小学德育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开展相互融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实践证明将传统化与教育改革融合是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也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创新了教学方式,不能避免的是实际的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二者在融合渗透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1有利于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传承
        准确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处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小学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能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也间接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很难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也存在着漏洞,但是将文化融入到教育上来,可以使学生近距离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1.2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完全的形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价值观的巩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形成后很难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价值观扭曲带来不良的行为。另外,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得到正确的指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看法,
        1.3提升德育的教育质量
        同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是往往会缺乏相关的教育素材,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引出故事典籍,也能使学生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较为重要的便是积极转变二者相互渗透融合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做出加倍的努力,在完善的过程中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为根本。


        二、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1在教材方面要注重优质教材的筛选
        相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课本上进行知识的讲授,过于老套课本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教师只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复述,也使教师过于依赖课本,脱离课本后,教师会降低教学的能力。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在教材方面要注重优质教材的筛选,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当做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引用,可以使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展现,所以教师要尽量避免教材筛选的错误。另外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对于课下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地加强,在课下丰富学生对于优质教材的选择时间。
        2.2要加强学习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及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是耳濡目染的,所以加强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学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往往认为课堂是学生提升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忽略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样校园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如果从校园的文化建设入手,不仅仅起到了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校园文化长廊,在长廊中列举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典籍,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故事,不仅仅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在无形当中影响了学生传统文化的夯实。同样教师也可以组织校内一些有关文化巩固的课外活动,摆脱枯燥的课堂学习,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当中,加强学生自身的兴趣。
        2.3以假期时间拓宽学习视野
        很多人认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在于学校,学生学习的时间多数局限于课堂,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证明除了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假期时间也在学习生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占用学生的假期时间。教师又要学会合理的规划学生的假期时间,在假期时间进行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合理利用其假期时间,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博物馆的假期活动,带领学生去博物馆了解更多文化古迹以及文化知识。在假期时间不仅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知识。所以合理的利用假期时间拓宽学生的视野,至关重要,值得提倡。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德育的教育不能单方面的开展,要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相互融合,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一旦涉及到传统文化,便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相关的选择。首先教师要明确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在相关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课上以及假期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他们在无形当中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学校也要做出加倍的努力,基于经济上的支持,建设校园环境。德育教育的开展与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各方作出加倍的努力,为小学生之后的发展铺下更好更坚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昌松.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方法[J].新课程(上),2018(7):230-230.
        [2]张瑞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进小学德育教学[J].文渊(高中版),2019,000(07):482.
        [3]李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六年级德育中的有效渗透与传承[J].人文之友,2018,9(016):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