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祁东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省 永州市 425500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学习、鉴赏古诗文,不仅能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自身品德修养的培养提供帮助。因此,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古诗文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古文漫步”中学习和成长。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古诗文的教学中渗入德育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文;德育渗透;对策
冯友兰先生将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而不谋其利”、“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可或缺。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在人生发展中充分融入家国情怀,做到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为远大的目标而奋斗。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在毕业后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因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品德素养十分重要。只有以自身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着较高的德育教育价值,例如许多古人在古诗文中所表达的道理,都是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古人精妙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体会其中的精神,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扬和践行,不断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院校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生理和心理还在发育之中,心智尚未成熟,因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十分必要。学生只有秉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行动的指导,在学习中做到脚踏实地、不求甚解,在生活中做到诚信正直、善良友爱,最终实现个人学业与品德的有效发展。许多古诗文中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勤奋踏实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对自身实际经历的贴切描述,带给读者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此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朝代、不同作者对于人生的共同态度,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用百步九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尽管他多次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内心的苦闷抑郁,但是结尾仍然用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其积极入世、绝不气馁的人生态度,即便经历过歧路彷徨的苦闷,仍然能够树立信心与豪情,在未来一定可以突破重重障碍,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不单单是表达了作者李白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
有的学生从中学进入中职,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外,还需要面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训项目,学习难度大大提升,因而容易使学生出现沮丧、气馁的心理,此时倘若学生缺乏信心、一蹶不振,不仅无法完成学业,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倔强和坚定,使其树立不怕困难的价值观,勇敢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二、倡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度过了最艰难的历史,为当今的中国高度、中国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我们需要敬仰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需要积极学习的模范。因此,在中职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倡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来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例如,毛泽东的《长征》这首诗较为全面的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描绘了红军战胜困难、达到终点的喜悦。教师可以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艰苦历程,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使学生感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风餐露宿的艰辛,带给其更加深刻的感受。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领悟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在革命先烈的身上得到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远大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叔子先生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词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加强中华诗词教育,其重要性可知矣。”爱国主义精神是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发自肺腑地热爱祖国,主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探索的道路上一往直前。因此,在中职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精神放在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理念,位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例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造成的山河破碎、草木衰败,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作者的生平,并阅读其创作的其他诗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够时刻关注天下苍生和国家命运。这正是作者怀着的一颗爱国之心的充分体现,带给人震撼的力量。通过这样的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有效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中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多具有博大胸怀、高远目光、普世情怀、坚韧性格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吕家林. 重拾君子之道——谈谈古诗文鉴赏与人格修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28-29.
[2]段春艳.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