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赵婧
[导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成熟

        赵婧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 310012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成熟,但是对作业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始终没有形成体系,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作业内容一刀切、作业形式单一、作业评价扁平化,目前的纸笔作业已经无法全面的判断学生的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发展。所以本文从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的方式等三方面进行研究,围绕数学的知识能力目标设计了探究性作业并加以实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度的评价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   作业设计    个性化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
        (一)思索课标:理解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作业能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的薄弱点以及自身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点,加以改进教学和有针对的教学学生。所以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特别提到“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业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等多种方式掌握知识的形式过程、结论,提升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在当下,各项活动、比赛都更多的围绕着课堂设计开展,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就趋于弱化和边缘化。尤其是在教育部的《减负十条》公布以后,作业“量”的控制,更需要我们对作业“质”进行把控,才能事半功倍。
        (二)直面现状:反思现行作业设计的问题
        1.作业内容一刀切,无法判断学生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为了提升教学成绩依然不加挑选直接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一刀切的作业,就是全体学生统一完成一个作业,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的内容侧重于课本知识,严重脱离平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大量的重复机械操作,极其的缺少思维训练,没有充分发挥作业的用途,限制了他们探究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作业形式单一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对我校三年级学生所做作业形式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在作业习题上,主观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没有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作业的形式基本上是写写算算的书面练习,作业形式相当单调,选择性和多样化严重不足,老师没有考虑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仅仅局限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书面形式似乎成了数学习题代名词,形式单一,没有一点新鲜感,而学生只有唯命是从。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价值
        数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引领下,基于自身知识和经验、思维方式展开的探索,从而培养数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数学作业。也就是说,孩子们的数学作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书面作业,而是要解决有指向、有主题、承载着探究任务的数学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围绕着教材的知识点或与之相关的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数学文化、生活实际等进行设计,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洪进一步获取、巩固、拓展知识。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二梯度”评价目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教学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包括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对数学作业的内容、形式进行了整合与补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需要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二)开发“五类型”探究作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数学素养
    为了能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作业,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出了5中类型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情境变化的问题改编型作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单元整合性作业,深化背景的生活情境作业,选材开放的探究实验作业以及生活情境应用的综合实践性作业,让作业变得有情境、有趣味、有意义,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作业的用途。
        (三)把握“三阶段”评价时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效果
        单一作业指的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单独的布置的作业。这类作业内容简单,完成较快,当天就可以做完,是对课堂知识巩固的一种即时性反馈。所以我们在这类作业的时候利用了QQ、微信、打卡工具等即时性的反馈工具,通过即时性的反馈,评价学生的知识目标。我们把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整合以后,展现的形式不再单一的以纸质来呈现结果。我们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汇报形式展示作业的探究过程,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学习优势。
        四、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后续思考
        在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校三年级数学作业进行了重新的探究和设计,从内容、形式、层次等多个方面对作业进行了重新编排,充分的发挥作业的探究性、趣味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根据新课标的“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充分的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作业上得到发展。当然我们精心设计的数学探究作业,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作业要有针对性,让我们的作业反刍课堂;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可以布置短期作业,也可以布置长期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效果;作业的评价和奖励机制要完善,对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都要有表现。
     参考文献:
[1]刘善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年3月
[2]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3]盛群力,宋洵.《走进五星教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0年4月
[4]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修订版)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5]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6]盛群力等编著.《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7]《科学导报·美国学生的家庭作业》,2006年5月11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