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君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311200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指出了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要求在初中教育阶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知识、能力、态度多方面的发展,形成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与专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优秀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合作及社交能力。基于这一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初中数学深度教学要求进一步形成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个逻辑。目前,初中数学深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育碎片化、表面化、专制化等问题,限制了初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效率。因此,本篇文章通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深度教学
引言:素养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人发展的必备品质,其培养任务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中,出现了将知识教育与素养教育割裂的思想,认为在现代教育中,个人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识教育。这种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单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确无法支撑学生在现代化社会的生活、工作语言,但是脱离了知识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是不存在的,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是无法直接教会、灌输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因此,在继续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内化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形成切实可行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概述
在汉语语言中,素养主要指个人平日里的修养,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而在英语中,素养则更偏向于个人的外在能力。因此,严格来说的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一个舶来词,如初中数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更偏向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维、数学视角解决其他方面的生活问题的能力。经合组织在具体表达核心素养时,也都是运用了“the ability to……”的句式,美国教育界则将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核心技能总结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以及生活与职业技能。在学术核心素养落实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是全盘接受了西方对于素养的定义,在学生的技能、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中,我们更希望学生在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中,逐步形成适应于社会变革发展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所需要的品质与能力体系。
对于现阶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我们明确了三个具体要求:第一点,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单指学生的数学学科的知识、能力、态度中的某一种,而是在经过不断的升华、内化后,数学知识、能力以及态度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这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第二点,数学核心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学生在特定情形下的数学思维、数学视角以及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体现出时代性,也就是学生的个人知识与能力体系要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批判、合作、交往这四种新能力的要求。
要使数学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综合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以及学生的自我领悟。但首先,不能忽视其中的基础工作,即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如果缺少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支撑,那么数学态度以及核心素养培养就成了空谈。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教学活动中单个章节所形成的事实或概念,而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通过知识点的发展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这一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新的知识点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成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数学学科思想的指导下所形成的零散知识点的融汇贯通。
基于核心素养本身的特性以及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我们可以得出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就是挖掘数学教学本质的教学这一结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数学学科的底层规律与内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坚持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缺少针对性的问题与教学内容设计尽量少的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与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度解析,开发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师生之间的思维的互动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与思考,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具体措施
1.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教学深度认知
深度认识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逐渐深入的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越多的基础知识和客观规律,越能做出更接近真实的判断、感觉和想象。在初中数学深度教学中,深度认知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及数学现象进行符合基本定理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判断和结论。这就对初中数学的深度教学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解读要在基础的数学定理和规律框架内进行。二是初中深度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认识数学基础规律的探索过程,需要关注初中数学整体框架和底层逻辑,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系。在实际初中数学深度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按照所给信息和数据总结分析相应的规律,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信息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能力考察,其本质上是对学生知识应用灵活性、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的考察,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未知数列代数式、分析法、递推法等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如现以四根火柴构造出一个正方形,然后以现有正方形的一条侧边为下一个正方形的侧边构造新的正方形,再以第二个正方形的另一侧边作为第三个正方形的一条侧边,以此类推,正方形的个数与所用火柴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搭建一个正方形需要使用多少火柴?搭建两个正方形需要多少火柴?搭建三个正方形需要多少火柴?搭建十个正方形需要多少火柴?搭建10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火柴?在解决前三个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搭建或者通过画图的方法解决,但是搭建十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或者画图的工作量就比较大,即使学生能够构造出十个正方形,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出错。而要解答第五个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构造或者画图的方法解决就不现实了。
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需要一种更简便的解答方式,从而引出了数学规律探索的这一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利用未知数,以数学语言表示相应的数学信息,先通过列出正方形较少时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数量:4、7、10、13……在列出数字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些数字中具有一种变化关系,如果搭建正方形的个数表示为未知数n,那么火柴棒与正方形个数n之间就存在3n+1的关系。这样正方形个数与所需火柴棒的数量就形成了一个简洁易懂的数量关系,在计算具体火柴棒个数时,只需要用数字替换掉n即可。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些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同时也掌握了一种新的探索客观规律的工具。教师需要注意的事,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形成开放性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去经历思考、感受思考,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增强学生体验感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要求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听和看实现的,而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所掌握的,再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数学规律,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组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90度,第二个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它的直角边与第一个三角形的边AC是等长的,第三个三角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直角边和第一个三角形的边BC是等长的,且AC和BC是不相等的,第四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它的边长和第一个三角形的边AB是相等的,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出这四个三角形,并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活动。让学生使用这四种三角形随机组合,拼出新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等新图形,每拼出一个图形计一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最高的小组或同学获胜。
在进行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只有掌握两个不同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才能够更快速的完成拼图,同时在拼图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能逐渐发现,许多四边形是由不同的三角形拼凑组合而成,这样在解决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的问题时,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解答,如四边形对角线面积的分割、对角线、周长的计算等,都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数学思维也得了进一步的拓展。
3.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要求学生对看到的数学信息与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结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课堂互动简单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深度教学中,教师的话就如同课堂的指向标,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思考难度、思考深度逐步加深,是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的。教师要在课堂中多问一些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如一个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不同学生的看法与想法、问题中的难点与新知识点等,形成学生思维进阶的阶梯,在简单的对话中,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创新不同的思维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去表达、去交流,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表达、积极求知的态度,真正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结语:核心素养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深度教学则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刻把握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良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发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进行问题的解答,切实提高初中阶段数学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形成新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明威.探索核心素质 提升关键能力——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新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1.
[2]孙雅琴.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华夏教师,2018(24):40-41.
[3]李润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知识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8):69-76.
【作者简介】朱丽君,1987年,女,汉族,籍贯杭州萧山,大学本科,从事初中一线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