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彭措巴姆
[导读] 小学数学以基础的数字运算为主,注重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方式、思路以及运算能力

        彭措巴姆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  626600

        摘  要:小学数学以基础的数字运算为主,注重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方式、思路以及运算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培养想象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老师和包括学校在内要注重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为例进行分析,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思考,以期提供教师、学校和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建议,实现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科学”。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小学生善于思考、解决和归纳解答数学问题。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创新和知识引导,循序渐进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度、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1.1  方法分类
    (1)目前我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最主要的方式是概念规律型,也就是按照课本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以往所总结的现有的解题模型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的锻炼下,学生较好地掌握住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但同时这种解题方法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当所解决的问题超出了现有的理论总结,学生就会很难在自主思考方面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的章节总练习例题中,创设“文具店卖货订单”的情境设置加减法,以及填空题中只设置“一个已知个位数,要求同学们给相应的图形填数值使运算成立,相同图形里的数值必须相同”的问题就没有在课本知识概念下模式化的提问。
    (2)另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实践型,这种方式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也很常见。以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章“时、分、秒”为例,老师会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可转动的纸质钟表模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转动时针分针来计算时间。这种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思路,且对于小学数学相对简单的知识内容来说,其问题解决的相关实践更好操作,比单一的依靠课本抽象概念和公式更具时效。
    (3)除以上两种方式之外还有情景型等。
    情景式解决数学问题更贴合实际,但有时会让学生在创设复杂问题情景时摸不着头脑。

以《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例,学生在学习第一章“位置与方向”时,可以通过画图、摆积木等方式将问题中的场景简单还原,让自己“置身”其中,从而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学校在工厂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时相对的数学楼在北……”的方向和位置问题,然而到了第五章“面积”时,学生由于问题中距离过大不能够轻易测量,以及“地砖数”、总长、占地面积等多个概念同时出现,很容易让学生在概念转化、实地测量中出现错误和混淆。面对这种较为复杂的情况,正在初步探索阶段的小学生很难简化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到好的解决方案。
     1.2  目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特点
        (1)小学生处于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期。在心理、年龄、认知特点等方面尚未成熟,概念性的问题解决尤其是解答数学运算等方面尚未达到较强的认知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是按照老师课堂讲解以及情景代入的方式思考数学问题,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较少有想要通过实践和自我思考探究这种坚决问题的活跃思维和积极态度。
        (2)小学生遵照概念规律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六十七页的“练习十六”习题中,学生第一题可以只依靠所学的单位转换公式概念进行解答,第四题“用面积是四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需要多少块?”以及第五题填写“大树”、“字典”、“学校”等事物的长度和面积,就不能够仅仅依靠概念来解答,需要学时依靠实践亲自测量解答,这种解答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常常会难住一些学生。
     2  小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策略
     2.1  引入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1)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数学问题进度和解决方法,通过多种解决方法的演示激发学生们多方式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意向。摆脱单一的灌输和套路式的带学,正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其他途径,对学生能够做出不同方案的解答给予鼓励和支持。
        (2)通过情境的创设、实践和应用、概念规律的透析,多方面的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测量、倍的认识、统计……小学数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较为轻松用实践、情境设置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也会使问题思路更直观清晰的呈现出来。
     3.2  营造轻松教学氛围,鼓励新思路、新方向
        小学数学以基础知识为主,问题难度较低,所以解决数学问题重在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题量,不重速度重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跟进课程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路和能力。乐于与学生们交流心得和经验方法,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逐步养成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思路,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长期的总结与反思,更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多思路解答习惯。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中保证框架和思路清晰,才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晨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J].师者讲坛,2015(3):183.
        [2]张亚萍.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