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彭宗艳
[导读] 与中等生和优等生相比,学困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

        彭宗艳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与中等生和优等生相比,学困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在课堂学习时,受困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自身较差的数学思维,逐渐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学习任务。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使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课堂参与度;提升研究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数学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步入小学阶段之后,相对应的课业任务会有所加重,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也会随之增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课程中得不到相应知识的传授,从而形成学困生。
        (二)学生学习数学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不做预习,不清楚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在课堂上不做笔记,不清楚重点,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课后做课后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在意完成质量,不做复习巩固。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没有真正地理解,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逐渐无法消化,渐渐变成了学困生。
        (三)学生的基础薄弱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学习能力,能跟上教师的思维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学习能力较弱,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如果教师没有加强对于这些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关注,就会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害怕情绪,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无法跟上相应的学习进度。并且,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随着学生的年级不断升高,数学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后期的数学学习进度就更加难跟上,使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稳定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逐步变化为学困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策略
        (一)调适学生心理,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
        班里有一名学困生小s,他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存在着很多的知识漏洞。但是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他的学习和内心,所以小s常常非常忧郁、自卑。在课堂上,虽然我鼓励他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可是他却把头埋得更深。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授课当中应当秉承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我们应当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跟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放松状态时,其思维敏锐度将大幅度增加,学习效果也将变得更加显著,有鉴于此,一次,在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为了给小s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我走过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师发现你很认真,这道题一定能回答出来。”在我的鼓励下,他小心翼翼地说出了答案。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果然没让我失望!”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络
        全文当中已经分析到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要解决学生性格当中的问题,就必须要追溯到学生的原生家庭当中,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来帮助学生完成性格转变。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络,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家校交流合作平台。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还可以借助QQ、微信的社交平台,组建家长群,采取线上会议或者线上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形式,向家长分享一些学困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把握,然后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从而促进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部分学困生在校内的性格问题,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联络,分析学生不良性格产生的主要家庭原因,并引导学生的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积极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辅助矫正学困生的性格问题。总而言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直观教学方式,让学困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学困生,主要原因在于其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考虑到这一情况,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面对学困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应当采取直观教学模式,以此降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在学习《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我给每一个小组准备的圆柱模型每一面粘贴上彩纸,底面使用同一色彩的彩纸,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圆柱有多少个面?(2)圆柱的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3)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孩子通过直观地观察很快就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困生瞬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采取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困生更好地投身于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之中,同时亦能够增强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会总结归纳重点,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数学学困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较好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的衔接。此时,教师应该帮助学困生建立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使知识点简化,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而后再进行补充,划分重点、难点,逐渐帮助学困生完善知识结构。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与尊重,开展对于学困生的针对性教学,通过鼓励教育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结合课后复习进行知识巩固,从而逐步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小荣.如何激起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1(02):33-34.
[2]史琼玉.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54-2156.
[3]刘芯彤.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J].科幻画报,2020(09):225.
[4]马晓玲.小学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160-161.
[5]胡晔.如何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J].小学生(中旬刊),2019(0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