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高效雨露 品数学甘甜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王金雷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金雷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中心学校,安徽 安庆 2466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有效打造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本文研究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低效的原因,提出打造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低效原因 有效策略
        引 言:笔者从教小学数学二十多年以来,经常看到同一个年级组内两种不同的老师:一种老师备课用时较多,课后极少用时辅导学生;另一种老师拿起教材就能上课,课后却花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一学期下来,前者的教学成绩往往更理想。笔者从事教学管理以后走近他们的课堂试图找出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种老师注重课堂时效,精心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课堂相对高效;第二种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以致课后要花很多时间去辅导学生纠正错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备课不充分
小学数学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行了,备课时只备教材而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缺乏了解,很难准确地把控学生学习程度,所以在接下来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顾全全班人员,从而达不到最优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方式固化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的传统数学课堂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很少有心思去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是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教来教去教的都是学生“会的东西”,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且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布置较多的数学习题,单纯依靠习题练习极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被忽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整个教学课程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没有预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看似是一种认真负责的表现,实际上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很难产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氛围很难活跃。此外,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非常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办学条件限制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且由于学校规模小、人手少,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平时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二、高效课堂师生都受益
        1.学生学得轻松
        对于学生来说,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所以对于学习完完全全的新知识,学生从内心来说是非常抗拒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将学生已获得的85%的旧知融入15%的新知识,降低新知识的难度方能实现。当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以后,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愉悦,课堂也就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这样真正高效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新知在潜移默化中已能掌握十之八九,课后需要练习巩固的内容仅剩下十分之一,学起来就会很轻松。


        2.教师教得轻松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能实现课堂40分钟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那将获得事半功倍的幸福感、行家能手的成就感。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师生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谋求到了教学的协合统一,实现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何乐而不为?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1.有“备”而来,成竹在胸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就是教师备课,如果教师不备课或者花很少的时间去备课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课内消化不良课外狂“补”的恶性循环。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备课时务必做到三“有”。
   (1)腹中有教材,不只有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备课时教师要架构起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嵌入点,让新旧知识在某个点上实现贯通融合,当新知识在老师头脑中生成了一桶水,我们就能倒给学生一杯水。
        (2)眼中有学生,有各类学生
        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的不同,智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差异。就数学学科来讲,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计算习惯和思维习惯都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备课时必须了如指掌,然后因材施教,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尽情收获知识的甘甜。
        (3)心中有良方,应百变课堂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有效的预习能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堂探究。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预习,需要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和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再者,小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尤其是低段学生,需要教师自编一些口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竖起来”、“坐姿——端正”、“停笔——抬头”等,课堂教学的高效离不开它们。
        2.有效提问触深度
        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精髓。课堂提问贵在精而不在多。如何设计出质量高、数量精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备课时细细研读教材。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中,巧妙地设立了三个问题:“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怎么样?"随着对这些新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逐渐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而兴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3.用“错误”成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时不妨针对学生较难理解、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设几个“陷阱”,引诱学生犯错,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地思考,进而留下难忘的印象。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在如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台在课堂上及时投影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其他同学当“纠错小能手”,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在纠错中加深学生对于错误类型的印象,并学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让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得以锻炼,也培养了相关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错题,把它转化成课堂上鲜活的教学资源,将“化错”当做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条快车道,将其引入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结束语:高效课堂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利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课前勤于钻研、精心备课,课上游刃有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实现“教师轻松从教,学生快乐学习”。数学课堂越来越高效,师生就能共同品尝到数学学习的甘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