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琰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310015
摘要: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民间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充实音乐教材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根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不断充实音乐教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音乐文化,感受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乐趣。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在课间播放民族民间歌曲。
关键词:音乐教学呼唤民族的声音;小学教学;民族民间音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音乐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审美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民族认同感。在这种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影响下,能够使学生调整到最好的音乐学习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情感,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还能够有效提高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
1.部分教师不重视民族音乐教学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较为重视,但是忽略民间音乐教育,或者弱化民间音乐,没有意识到民间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大部分音乐教师对于民间音乐缺乏合理性认知,缺乏民族音乐观念,没有认识到各民族音乐的融合性,使得民间音乐无法做到平等教学,导致音乐文化无法相互交融,无法做到平等的交流和发展。
另外,大部分小学对于民间音乐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配备适当的教具和设备。例如,我国大部分民间音乐有其特别的乐器,在各个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服饰,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正走入民间音乐需要具备完善的配套设备,而大部分学校的缺失使得民间音乐文化无法真正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2.学生潜意识里抵触民族音乐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抵触民族民间音乐的情况。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部分学生所接触的音乐文化主要为流行音乐,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偏向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流行音乐的流行使得学生追求最新的音乐歌曲,很少有学生喜欢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民间音乐缺乏兴趣。家长的音乐喜好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年轻家长喜欢流行音乐,对学生来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小学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开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教材,但是教材中所涉及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较为浅显、简单,无法满足教学所需。这样一来,为了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学校向地方进行音乐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使得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教学的实际需求,无法做到民族民间音乐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将文化课作为主要课程安排,文化课程的安排次数较多,这样一来,忽视了音乐课程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实际效率。除此之外,大部分小学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较为敷衍,没有安排合适的音乐实践课程,这样一来,导致音乐课程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影响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得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缺乏秩序性,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二、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与生活相联系,充实教材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实际上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特点,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生活特点,实现民间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相融合,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充实音乐教材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根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
1.利用网络整合,了解民间音乐
现阶段,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了真正实现与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对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完整,还能够促进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民族民间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使得音乐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生活色彩,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音乐文化,感受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划龙船》一课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不同地域的划龙船视频,重点了解安徽当涂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划龙船的独特文化魅力,让学生通过运用自身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理解号子的音乐特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整首歌的曲风欢快,音乐有着极其浓郁的民间特点和民族特点,能够表达劳动人民的心情。
2.利用假期时间,亲历体验音乐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建议到音乐教材中所体现的地区去体验当地的民族民间歌曲,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乐趣,获得一定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将民族民间音乐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自主应用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民间音乐感知能力。如《龙腾虎跃》可以让学生到浙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的民俗节庆时间去看看当地的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
(二)了解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向学生介绍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
1.了解民族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大部分音乐教材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教师可以从不同民族特点出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从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例如,湖北民歌轻快动听,有着劳动人民丰收时喜悦、积极的特点,朝鲜族歌曲曲风宛转悠扬,旋律和谐。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容。
2. 分析音乐风格,了解民族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故事,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加全面、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结合民间音乐特点进行学习,长期以往促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民族民间音乐辨别能力,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的音乐学习能力。如新疆音乐具有手鼓的节奏特点,蒙古音乐具有草原辽阔豪放特点,江南音乐具有婉转柔美的特点等等不同民间音乐的特征。
(三)营造教学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音乐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审美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民族认同感。
1.创设教学情境,预设体验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间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方式使得音乐课堂更加灵活。例如,在进行《牧童谣》一课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牧童谣》的音乐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牧童短笛》的动画片,通过动画片的观看向学生提问,“树下的牧童在干什么?”使学生融入音乐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范围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放松下来,还能够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增强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情感
师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使学生调整到最好的音乐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情感,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还能够有效提高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真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着重于流行音乐的教学,对于民族民间音乐不重视,没有正确理解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这样一来,导致音乐教学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莹.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64-66.
[2]博雅杰,张海彬,尹爱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中小学音乐师资现状及反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22-125.
[3]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9,(03):25-31.
[4]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03):3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