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冯戈
[导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来说

        冯戈
        四川省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校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现代音乐气息来充实音乐课堂,这样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引言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都非常喜爱音乐,比如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世界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著名的革命家、社会主义者列宁等,因此,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功发挥着或多或少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应用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与业界同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足。
        在我国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中,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足,使得整个音乐教学成为了教师的独自舞台。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保障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对民族音乐重视度不够。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民族音乐重视度不够,使得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严重滞后,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流行音乐为主。因此,这种状况就导致了学生音乐思维严重固化。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让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具体授课中扭转固化思维,用新型的授课方式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助力。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音乐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学科来说,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方面有着天然的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用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科学、先进的方式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只有为学生着想,才能在课堂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备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爱好,只有当学生喜爱这个教师、喜爱这门学科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能有效展开的根本所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门学生,结合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本身就是非常欢快愉悦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感官意识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避免一味地对学生传授理论内容,使他们感到晦涩难懂。在讲解音符等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地运用音乐器材(比如钢琴等)来辅助进行。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发挥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以及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他们练声时,要教会他们怎样进行发音,并且教会他们怎样利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对于教师而言,这项技能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难度,由于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发声器官,因此,教师在讲解发声的时候,应当努力把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事物转变成形象化、容易理解的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掌握所学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多联系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来对他们讲解,这样能够使他们非常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使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型思维得到培养。要是音乐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则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区分“圆”与“扁”的声音。这样可以使他们非常好地感受到声音的“圆”,是由体腔产生的共鸣,让他们掌握发声与用气的部位。在发声的时候,让他们触摸喉咙,通过这种方式来体会其震动;同时还让他们触摸腹部,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其硬度。相比单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这样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发声中的共鸣现象,教师还可通过回声的原理来讲解,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他们弄清楚怎样避免共鸣。这种发散思维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与情绪是密不可分的,积极情绪对认知具有动态作用。大量的实验表明,当你快乐的时候,你的感知更敏锐,记忆力更强,思维更活跃;相反,消极情绪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发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需求,就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每首歌曲、每首音乐都充满了情感,音乐教学取得了更大的效益。它改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轻情感的音乐教学方法。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克服了学生学习音乐时的无聊和枯燥。因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所以情感交流也需要双向交流。由于教师情绪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注重与教师的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充满音乐。这种音乐课是一种先进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应根据自身的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科学地进行。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初中音乐的教学价值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很多教师的音乐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充分提升教学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和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重要性,然后针对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婷婷.让音乐的“泉水”尽情流淌———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2]周阳萍.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6).
[3]陈雪红.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