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艳
陵水黎族自治县祖关初级中学
摘要:当下教学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向来不被家长和孩子所重视,流行音乐更是无法登上我们的教育课堂,但是,流行音乐的受众人群,恰巧就是我们的中学生,是当代中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模式。基于此,本文从我国音乐教育入手,分析流行音乐的教育教学,并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流行元素加入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同时又不失传统音乐的传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流行音乐;传统音乐;音乐教学
引言:流行音乐是一种音乐种类的名称,其最初的意思是指那些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创造出来的音乐。流行音乐歌词通俗易通,节奏感通常比较强,也有较强的音乐氛围,容易唤起周围人情感共鸣。而中学生在他们的年纪,喜欢追逐潮流的心理特质注定他们一定会成为流行音乐的狂热爱好者。与之相比,传统音乐风格简明,韵律单一,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无法接触到这些传统音乐,所以学生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尤其是音乐教科书上所编排的风格古老,韵律单一的传统音乐,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是大打折扣。面对这种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现阶段流行音乐教学状况
在我国的音乐教材中,选取的歌曲多半出自于中外名家名曲,或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红色歌曲和影响较为深远的、意境十分高雅的古典音乐,但是却很少有流行音乐出现在课本之中。由于音乐课的课时比较少,老师们一般都会选择教育意义比较重要的歌曲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在进行音乐授课的时候,忽视了对流行乐曲的教学和引导。学生们不喜欢这种音乐教学方式,所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止步不前。音乐课说到底还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琴瑟和鸣”之美,去感受韵律的碰撞,要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如果老师们都只照搬书本,只传授音乐的知识而忽略对音乐的感受,就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觉得音乐无聊,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有抵触心理,甚至可导致对传统音乐产生厌恶的心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注定他们是盲目的,不理智的,甚至是疯狂的,而流行音乐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往往和各种明星绯闻,热点新闻进行捆绑。而这些媒体为了迅速争抢市场资源,会主动迎合受众群体的需求,却不会引导受众群体形成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我们明确知道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可能缺少音乐内涵,但是教师们在音乐教学上却不能有效的改变这一事实,帮助孩子们理性对流行音乐进行认知和分析;但却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课本学会一些灰色的乐理知识或是不了解的音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如何调整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第一,我们教师不要对流行音乐产生偏见。流行音乐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音乐课的本身就应该包含所有种类的音乐,不能因为其不能产生教学意义就不引导孩子对它的学习,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孩子们会对音乐很感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老师应放下对流行音乐的偏见。第二,虽然提倡加入流行音乐的教学,但是在选择上,我们还是要进行进一步筛选的。所选的流行音乐最好有意义,音律和谐,有一定教学意义的歌曲,避免选入一些内容不健康,旋律单一,或者孤独传播负能量的作品。比如,一些网络流行的歌曲,虽然广受欢迎,但是只适合娱乐,音乐鉴赏的价值并不高。此外,教师可以从流行音乐的音乐性来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流行音乐以博采百家之长的优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喜好。
同时,流行音乐源于我们的生活,歌词朗朗上口,语言生动,情感流露直接,符合中学生情感直接、纯洁的特征。比如现当下最流行的组合之一——TFBOYS,三位主唱和我们中学生几乎岁数相同,学生们极易被他们在歌曲中所渲染的感情所感染。在中学生调查中也发现,很多类似的组合和歌手的作品都十分受欢迎,在学生中的传唱度很高。教师可以任选其中的一首歌曲,为学生进行解析:歌词渲染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和情感?节奏是舒缓型,摇滚型还是其他?演唱歌曲时哪一句比较难,哪一句该怎么发音?通过分析这些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来教授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降低教师授课的难度,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找到了“琴瑟和鸣”的感觉,对以后的音乐教学非常有帮助。
三、教师要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音乐同时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名族都有自己口口相传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发展起来的。音乐的传承基于历史文化。其实,很多经典的流行音乐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许嵩演唱的《庐州月》,其歌词有很多经典成语故事,诗词歌赋,包含凿壁偷光,《子夜歌》,《花月痕》、《村居》等。深受中学生喜爱。类似的歌曲还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清明雨上》《一剪梅》等。这类歌曲在当时红极一时,时至今日仍是家喻户晓,偶尔听到,也会十分怀念,这就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流行音乐在课堂上的引入,无论是好是坏,在课堂上的引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尤其容易受到情绪干扰,学习成果往往与学生的课堂情绪有关。因此,一个好的音乐课应该有一个好的导入。以下是一些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的方法。
(一)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导入
流行音乐往往有着其重要的创作背景。比如,在华语流行乐坛广受欢迎的歌曲《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这首歌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有残疾的老人,独自生活,有点聋哑,靠收集空酒瓶为生。后来,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女孩,他用空酒瓶喂她,以换取买便宜奶粉的钱。这个小女孩在一堆空瓶子中长大。小女孩有一副好嗓子,在每个清晨牵着老人手,大声喊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学生在知道了这样的创作背景后,学习这首歌的时候一定会更有感情。
(二)从流行音乐的音乐体裁入手
同样是流行音乐,有些歌曲只使用了一种音乐色彩,比如前面提到的TFBOYS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有的表达愉悦,有的表达郁闷不开心,这是音乐的表现力;有些歌曲却与其他音乐元素进行混搭,比如周杰伦很多音乐作品,比如《霍元甲》中融入了中国国粹京剧戏腔的元素,也深受青少年的喜欢。
(三)注重流行音乐的隐性功能
流行器乐曲更具有隐蔽性。比如,轻音乐也十分受中学生喜欢。但是这类音乐在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是否掌握这类音乐我们也无从知晓,这样就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另外,学校可以举行一个舞蹈比赛,在音乐的筛选过程中,音乐应与舞蹈本身的主题相契合,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的选择有一个合理的把控,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舞台表现力和心理品质。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质量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愿望。
结束语:音乐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时,音乐的表现力自然会提高。从这点看来,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芳.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08):216-216.
[2]姜晓芳.浅析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s1).
[3]王诗尧.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J].明日风尚,2019(9).
[4]张迎迎,赵玲.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音乐大观,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