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雷雨声
[导读] 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受新课程标准的影响

        雷雨声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受新课程标准的影响,而课堂教学改革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得以全面开展起来,对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 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科艺术性的特征,深度的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牢牢的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致力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之中,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激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探索热情,不断的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增强,做好铺垫。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  教学改革  开展
        新时期下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更为明显和突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得以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温馨、和谐,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紧随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来说,由于以往的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走出当前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所以在真正开展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顺利的,课堂教学的许多现代化思想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最终导致学生的音乐思维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组织和推进素质教育,制定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深度的研究音乐作品的本质和内涵,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精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如下:
        一、采用创新型的教学形式,营造互动氛围,增进师生的情感交融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师生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真正转换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知识的研究之中,确保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成功的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课程学习,从而为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石。所以,师生关系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比较敏感脆弱,但是也更容易和教师敞开心扉,成为朋友。我们要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音乐课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问题做出积极有效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也应该以鼓励的形式为主,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发言,营造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小组学习也好,学生授课也好,利用新型课堂形式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突破传统课堂束缚。


        二、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改革,调节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身心轻松的接受和掌握课程,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教学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目光,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确实有效的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真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全面的增强和提高,以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环境。为了提升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为学生们指引方向,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所以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音乐的学习兴趣。为了调节课堂的气氛,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视听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当前比较流行的音乐,也可以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歌曲,这样能够让学生们身心放松,愉悦的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先讲解一些歌曲蕴含的故事,也可以适当的做些表演,进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织丰富的情感教育,推进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促使学生道德水平和境界的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开展和组织,能够真正凸显出课堂教学的本色,真正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为学科教学改革注入灵魂,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始终处于不断的前进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升华。因此,在高中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提高审美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美育和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因此,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引入高学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借助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高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自身的教学作用,结合以上教学策略,以灵动性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作品的主旨和核心,促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以日趋健全和完善,以更好的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大化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英.针对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9,37(9):166.
[2]赵海军.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6):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