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张宁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发生了改变。

        张宁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利用掌握的知识答题即可。但是在现代化的历史课堂中,需要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素养,要求初中的学生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在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时,能够做到言而有据。本文即对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结合史料
        对于喜欢历史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学习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有趣。除了与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大部分以文字形式呈现有关之外,还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简单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体会不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投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的提升很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化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的理念,在课堂的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去解释历史,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
        历史教材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是围绕历史教材开展的。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经过编委会的精心挑选,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学生借助历史教材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即使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不能完全离开历史教材,相反,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1]。基于历史教材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历史教材中史料,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以《盛唐气象》为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国力比较鼎盛的一个王朝,光凭想象我们很难体会到唐朝的繁华,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历史课本中的史料详细了解一下吧。”我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去分析史料。学生先通读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对这部分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理解。最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去分析教材中的史料,对史料有了客观的看法。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去理解,让学生自主分析史料,锻炼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借助课外史料进行教学
        现代化的历史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除了阅读历史教材之外,就是依靠历史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能够让学生的能力有飞跃性地发展,历史教师可以借助课外的史料进行教学。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课外的相关史料,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学生可以在对比课内外史料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课外史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唐朝我国就已经与其他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比如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就是以唐朝的中外交流作为背景,唐僧师徒四人去天竺取经,路上途经了很多的国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情况吧。

”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学生基本熟悉了教材中的内容。随后,我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史料,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借助课外史料进行学习,在对比研究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样,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借助课外史料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育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开展历史事件分析会议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样的,一个人对相同事件的看法也是不全面的,体现在历史课堂中就是,某个学生无法对历史事件有全面化的理解和认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渐成型,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和阅历尚浅的原因,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目光短浅而对史料的解释缺乏充足的理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分析史料的角度都是不同的,经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出现。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开展历史事件分析会议,将学生对史料的不同解释汇集到一起,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完善学生的思维[2]。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史料有全面化认知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历史事件分析会议,将不同学生的看法汇集到一起,完善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宋代的军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虽然不算特别强大的封建王朝,但是它的经济实力却首屈一指,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我们来通过学习了解一下宋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吧。”学生在课堂中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对宋代经济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我开展历史事件分析会议,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对史料的理解讲述出来。在分析会议中,各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对其他的学生给予了启发,使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历史事件分析会议,汇集不同学生的想法,培育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行业也产生了影响。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课堂的进程。历史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互联网中的信息传递速度迅速,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历史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中的信息经过筛选之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看到各种人对相同事物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历史课堂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对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以《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互联网中的信息经过筛选之后呈现给学生,开阔学生的眼界。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民族王朝,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在明朝时期,科技、建筑和文学这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我讲完之后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调取互联网中的史料,以及其他人对这些史料的看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总之,在现代化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历史课堂的限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大谦.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1(15):141-142.
        [2]刘芳.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1):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