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夏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广西钦州535400
摘要: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最小单元,因此,班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班级管理工作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已经从最初的单纯的从管理角度入手转变为管理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既要承担着班级管理任务又要承担教学任务的班主任来说,探索出一条将学科知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其首要的任务。本文以高中历史班主任的视角,分析了将历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测量,以期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推动历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字:高中班主任;管理;历史教学
一、引言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历史学习不仅能够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更带给学生以启示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换句话说,如何将历史学科中所包含的人文性、知识性和德育观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这是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下,各学科、各阶段教育都在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班级管理工作亦是如此,而将学科知识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实践。
二、历史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是指班主任按照学校规定带领班级同学,为完成班级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班级管理需要师生积极的参与和配合,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育人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班级管理工作中包含有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干部的任免、班风建设等。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除了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着相应学科的教学任务,这无疑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和负担,因此,如何平衡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使之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动力,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促进已经成为当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领域。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历史留给世人的财富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而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人文素养形成的意义更是无可替代,而这些品质和素养也正是现代社会的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由担任历史教学的老师承担起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容易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承担着历史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而历史教学中所包含的关于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元素在育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历史学科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视野,更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此外,历史学科的客观性、科学性也有助于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的提升,为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1]。
三、历史教学与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策略
(一)依托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除了要带领学生完成各项班级活动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价值观引导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升,而纵观中国历史,所包含的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品得、爱国教育元素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历史故事的客观性和生动性,更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学生心目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这样的德育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方式比起说教更加有意义和有效果。
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从古代的“大禹治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禹治水的决心以及其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到近代的虎门销烟中的林则徐,带给我们的是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涌现的一批批英雄人物,又一次次直接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所呈现给学生是一幕幕生动的画面,直击学生心灵,指引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品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和理想的合格高中生[2]。
(二)以历史教学为依托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上面就提到,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师生相互配合的活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最终实现学生对班级管理的主动参与甚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从而汇总班级所有同学的力量和智慧,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进而让班级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基于此,对于承担着历史教学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建立起团队意识,提升责任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学的机会,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中所包含的品德元素,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开展品格教育,促进学生责任感提升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建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中学历史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而英勇搏斗甚至干预自我奉献和牺牲的人物,这些精神都是值得当代高中学习的榜样。比如在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诸多的英雄人物,为了集体的利益甘于牺牲,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集体利益、奉献精神的理解。而在学习和了解到现代中国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时,更让学生了解到当代中国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和探索,这些真实的人物和事迹让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强国、兴国的重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这样潜移默化的历史教育不仅起到了对学生的德育和品格教育,更对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的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实现历史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结束语: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历史教育元素,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和品格教育的目的,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发挥历史教学中的育人元素,将其融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以此促进学生自我素养的提升,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宏翊. 发挥学科优势,教学管理两不误——高中历史班主任工作略谈[J]. 华夏教师, 2019, No.143(23):79-80.
[2] 尚胜红. 中学历史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下), 2016(8):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