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萍
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中心学校 530107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意在探讨不同的家庭主客观环境对初中生在心理问题方面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两个维度探讨这个问题,并发现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情况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很深刻并且显著的,我们作为老师和学校方应当正视并小心处理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问题 主观环境 客观环境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的压力客观上越来越大。同时,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在认知水平、观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处于心理不成熟和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特殊阶段,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初中生容易在个人情感、情绪和行为上表现出各种问题。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经历过焦虑、抑郁、学习压力等心理问题。
初中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社会、学校、家庭都会对初中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家庭环境因素在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是较为显著的一环。辛自强等人指出,家庭环境是儿童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心理环境等。作为家庭环境的一部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的情绪和行为,并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的概念界定
从以往研究的视角,可以将初中生的家庭环境分为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主观家庭环境是指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观念和意志有关的直观的亲子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亲子沟通、家庭幸福感的评价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的十个因子;而客观家庭环境指在家庭教育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家长本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等相联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职业等。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研究进一步界定家庭客观环境为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独生子女和父母关系五个方面;家庭主观环境为家庭管教、父母期望、亲子活动、亲子关系四个方面。
三.家庭环境与初中生心理健康联系的文献研究
通过对国外心理学家和学者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而长远的影响。其中,夫妻之间的紧张冲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谢尔根科曾指出,父母之间的紧张冲突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逐渐降低孩子的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儿童缺乏精神和心理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逐渐增加儿童患精神病的风险。
同时,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客观环境,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家庭中的主观环境,如家庭教养方式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亲子活动和父母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家庭主观条件的影响。主客观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适应不良、情绪失衡等。
四.家庭主客观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4.1家庭客观环境对初中生心理有显著影响
第一,父母职业变量。父亲和母亲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并且,相对而言,父亲的职业造成的影响更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是经济资源的主要承担者,母亲是初中生的同伴。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变量。家庭经济状况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即初中生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心理健康发生率越低。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孩子不仅不能享受到物质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还承担着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责任。
第三,父母关系变量。父母关系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即父母关系越融洽,初中生心理健康发生率越低。在一个父母和睦的家庭里,家庭气氛是积极、轻松和快乐的。初中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感到舒适和快乐。
第四,父母受教育年限变量。父母受教育的时间长短和深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具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当前无论父母受教育水平如何,有几个儿女,给予孩子的教育支持、教育期望都一样高,孩子都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4.2家庭主观环境对初中生心理有显著影响
第一,家庭管教变量。管教越严格的家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家庭管教越严厉的家庭,孩子受管制越多,孩子自我选择少,自主性差,自我满足感弱,面临的压力也多。
第二,亲子活动变量。亲子活动越融洽丰富的家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小。亲子活动越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多,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越多,能得到的关注和关爱也就越多,面对的不开心、悲伤等心理问题也就越少。
第三,家庭期望变量。家庭期望变量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最大的,并且期望值越高,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越大。初中学生正处于关键时期,家庭期望会更具体。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学习压力会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抑郁、抑郁等心理问题。
第四,关系亲密度变量。与父母亲密关系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父亲亲密关系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与母亲亲密关系更显著。初中生与父母的接触越频繁亲密程度越高,与父母的沟通就会越顺畅。当他们遇到抑郁、悲伤等不愉快的经历时,他们会立即告诉父母,不健康的情绪会得到有效的释放,同时,他们会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爱和安全感,不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结语
初中生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同时,初中是从儿童转变到成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巨大影响,帮助家长正确处理与初中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共同努力,使初中生的成长更加健康。现阶段,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其次,父母要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增加亲子活动;三是采取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最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家庭给予孩子温暖支持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一一“影响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家庭因素研究”的发现[J].少年儿童研究,2018(02)3-15。
[2]刘妍妍.主客观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