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燕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新兴学区镇北小学 23366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于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从几种常见的文本体裁切入来对相关的阅读教学方法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路;方法
阅读强调文本的导向,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习者自身的感悟,其中糅合了语言的广义、精炼,人文情感的渗透以及多元文化的传播等多个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语感培养为目标,结合想象力、判断力以及理解力,丰富并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一、语文阅读教学实质
从当前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编排理念可知,小学语文学科十分注重核心素养的初步培养,从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到兴趣养成后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熏陶,最终直至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基本规律,采取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手段,来推动学生各项基本素养的提升,使其学习兴趣真正驱动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强化。
二、阅读教学思路
1、题目
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时看到的第一要素,审视和思考题目也有助于形成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便于接下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且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需要时不时地回顾题目,思考文中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和把握文章为什么要如此定题和立意。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可知大致有这样几种题目,以人物命题,即由人物或带有特点的人物来命名,并在文中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进行介绍和刻画,以人和事烘托文章中心思想。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以物命题,从描写事物角度出发,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蕴含思想感情,或阐述道理。如《珍珠鸟》等。以事件命题,此类文章的核心往往就是题目,通篇文章都在围绕题目展开,比如《两小儿辩日》《草船借箭》等。以景物命题,此类文章会在题目上直接告知文章的描写对象,进而详细地介绍观察和了解该景物的过程,并着重刻画其特征以及其所留给人的印象。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2、感知过程
阅读一篇文章需要透过内容去看内在,这里所说的内在包括文章的体裁、结构安排、作者的思路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等,只有明确这些方面才能够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把握其主旨内涵。具体从小学阶段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思路上主要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横向指的是围绕描写对象的特征来进行叙述和表达。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显著特点进行了介绍,接着从四个季节,四个角度出发来介绍了其丰富多样的天然地理环境,主要集中于2—5自然段中。
这种围绕中心写具体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表达的混乱,而且还形成了总分总的文章格局,阅读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一特征。纵向则指的是描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一般此类文章的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到作者的顺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例如,在《纪昌学射》中,讲述了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明确故事的开头、经过和结尾是把握文章的关键。
3、分析词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选自名家名篇,而且都有着鲜明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寓意,换言之,每一篇文章通过阅读思考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这也意味着很多文章中都有着能够点明文章主旨的核心句,中心句。找出中心句需要先学会找到文章的关键词,找出关键词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确定其所在句子的价值与含义。一般可用到三种方法,其一,结合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是解释词汇和句子的常见方法,在阅读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某句话产生质疑,进而在寻找答案,解释为什么的过程中通晓其含义及作用。其二,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一个段落通常都会有一个中心句,也因此整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句而展开的。但也有部分文章不存在中心句,需要阅读者自己提炼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对段落进行有意识地概括,即用一句话来说清楚段落表达了什么。其三,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的概括归纳需要从两个点出发,对于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这些常见文本体裁可以从其基本要素出发来进行归纳。其次就是总结各段落大意,最终整理化简为一句话。
三、诗词赏析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文化审美鉴赏以及语言感知等多方面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在长期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学底蕴。古诗词赏析阅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创作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带着对作者的初步了解,去到其作品中感知和把握其内在情感。此外,运用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一般也是核心句)来进行切入,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结合创作背景可知,该诗是诗人当时出蜀壮游时所作,题目中的名字是诗人的好友,同样也是同时期的著名诗人,知己相约,到了分手之时,诗人有感而发,便作此诗,为表达对友人的难舍之情,“碧空尽”一句便将此情此感烘托的淋漓尽致。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总结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并且常有诗画一体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将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在面对诗中的景象时不禁有感而发。如《江雪》中,诗人便向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学生通过体会这种精致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超然于物外的清高形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思维特点来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思维,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最终促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小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J].现代教育科学,2019(S1):103-104.
[2]于璐.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汉字文化,2019(S1):113-114.
[3]张晓宁.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汉字文化,2019(S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