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何田云、蔡泽洪
[导读]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何田云、蔡泽洪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完小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出水村完小

        摘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小学语文是一门育人性的学科,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渗透,真正促进学生正确理念的形成,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在立德树人的真正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注重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重视德育教学,而是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学,并为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从而导致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语文教学内容,构建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的连接点,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促进学生正确意识的形成,增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以互动教学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古诗品味能力
古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提问,进行相应文本内容的探究,从而在相互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古诗认知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古诗中蕴含的情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例如,在讲授《墨梅》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真正让学生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高尚品格的建立,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注重学生整理掌握古诗。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讲授古诗,让学生真正从全面的角度,加深对此首诗的认知,为互动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点,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具体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古诗理解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古诗理解能力的提升。第三点,注重为学生搭建交流性的空间。在学生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交流性的平台,并结合学生的回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古诗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古诗学习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学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古诗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同时,促进他们高尚品格的建立,提升古诗教学质量。


以多媒体法为延伸点,提升学生古典文学感知力
在古典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融入情境性的氛围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客观反映状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古典文学感知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精卫填海》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为学生呈现出具有情境性的环境,让学生在理解多媒体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播放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此部分古典神话视频,促进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第二点,开展交流。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将结合学生的理解状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三点,展示成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引导,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坚持”的内涵,真正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
以生活教学为导入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入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历中,诠释文本内容;从个人的生活理解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知,真正让学生以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引导,让学生真正更为深入地去生活,去感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鲁滨孙漂流记(节选)》这部分内容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认知,理解此部分内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获得良好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引入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学生考试失利的情境。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点,讲解知识。教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回馈,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一分为二思维”的重要性。第三点,运用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开展考试的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认知到“一分为二思维”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开展德育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升个人的语文教学素养,真正将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让学生运用这种价值观,指导个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内容,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融入相应的德育教学模式中,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反思,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升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
[2]陈玉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华夏教师.2016(01)
[3]卓玛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