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珍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内幼儿聚集且幼儿体质较弱,因此需着重预防传染病在园内传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对幼儿园内传染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从技术及组织方式两方面归纳了传染病在幼儿园的防控方法,以更好的服务幼儿。
传染病要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1】。而幼儿园幼儿免疫力普遍较低,更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严密的技术及组织措施,才能预防传染病在园内传播。
一、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技术措施
1、个人卫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扼制病原菌对我们的侵害。
老师应加强幼儿手部卫生教育,培养其自觉洗手习惯,可教导幼儿在下列情形下加强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如厕前后;接触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公共设施或物品后;体育活动后;接触动物后。
洗手的清洁剂首选流动水和泡沫洗手液,首先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者肥皂。并采用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洗手,即:1、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5、大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对侧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7、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双手交换进行。注意:揉搓不得少于15秒!
户外等没有流动水洗手条件情况下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消毒。使用时适量,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待消毒液蒸发之后再停止。
2、饮食卫生:
个人餐饮具应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清洗去油晾干,定期用开水浸泡消毒半小时以上;对于集中回收的餐饮具可使用专用消毒碗柜进行消毒处理;幼儿用品如水杯、毛巾等杜绝交叉使用,专人专用,幼儿离园后清水清洗干净,用消毒柜消毒半小时后取出晾晒。
3、环境卫生:
为确保班级、园所走廊等的环境卫生,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A、空气消毒:每日对园所门前、操场进行含氯消毒片浓度为500mg/L溶液喷洒消毒,对楼道内使用消毒液(含氯消毒片浓度为500mg/L )溶液擦拭消毒。
每日进行至少三次开窗通风(幼儿入园前、上午户外活动、下午户外活动期间),每次不低于30分钟。根据天气变化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窗户敞开,夏季增开楼道通风窗,公共区域(尤其楼道和卫生间)要做到常通风,形成对流空气。传染病发生期间,开窗的频次和时间适当增加。
B、紫外线灯消毒:
每日放学后统一对教室进行紫外线灯消毒,每间教室用两台移动紫外线消毒灯,持续照射60分钟。紫外线灯使用前确保室内无人,门窗已关闭并上锁,并在室外设置警示标志。消毒结束后开窗通风。
C、物体表面消毒
每日放学后使用含氯消毒片浓度为500mg/L溶液擦拭地面、课桌椅、床边等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片浓度为250mg/L的溶液擦拭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玩具等幼儿高频接触部位,并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再开窗通风,做到地面清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不留卫生死角。
拖布、抹布及其涮洗桶或盆均应专区专用,不能交叉使用(包括盥洗池、卫生间及各层楼道等区域),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备用。遇污染可适当增加消毒的频次和消毒药的浓度。
4、呕吐物等垃圾处置方法:
师生呕吐后应立即用呕吐包覆盖呕吐物防止飞沫四散传播,打开窗户加快空气流通。处理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后,用呕吐包擦净呕吐物,呕吐物沾染区域用浓度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开门加强通风。
教室等活动区、餐饮区、隔离区内垃圾应分类存放、分类处置,以降低各类垃圾交叉存放而产生的卫生安全隐患。在教室、办公室及楼道内置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注明“口罩专用垃圾桶”字样或专用标识,并专人负责消毒清理。就餐时教职工避免就餐区相互接触,餐厨垃圾定点专业运输。隔离观察区配备专用医疗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别需收集、存放,并定时用浓度为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二、加强日常管理
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内传播,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点应是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控制传染病的续发,把好三关(晨午晚检关、入园体检关、消毒隔离检疫关),抓好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2】。为此,应当做好入园后的管控工作:
1、严格日常管理:坚持“一日三报告”制度和点名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动态、健康情况,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幼儿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时进行追访、登记和上报。园所对患传染病的幼儿复课应实行复课检诊双证明制度,即患传染病的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三甲医院开诊断病愈复课证明,交给保健医复检后方可进班复课。
2、建立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每日由家长向老师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3、传染病发生期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的室内活动管理,避免各班之间在活动、游戏、就餐、午睡等环节有交叉,同时教师要相对固定,减少在不同单元群体之间流动重叠。传染病爆发期尽量不举办各类聚集性活动。
4、为幼儿提供均衡膳食。依据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鲜果蔬和奶制品,适量的肉、禽、蛋、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保证食物种类多样。严管进货渠道,严把食品质量关,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5、加强幼儿体格锻炼。根据幼儿特点安排适宜的体格锻炼,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6、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保健医应当加强对幼儿计划免疫接种提醒,并组织师生进行相关防控疫苗的接种工作。
7、严格管控人员进出:传染病爆发期间,对进出园区人员、物资进行监控管理,同时制定错峰上下学制度,减少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率。园区门口设立隔离带,家长按错峰上下学要求接送幼儿,众人相互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8、定期更新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并组织各方进行演练,提高园所对突发状况应急处置能力。发现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总之,幼儿园的人群特点决定了我们对传染病的态度,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这需要各级管理层有高度的敏感性,家园合作共同抵御疾病的侵袭,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卫生保健》;郦燕君 贺永琴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保健医工作指南》;刘妤 闫学明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