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晴 蒋志琴 龙潭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师范附小 335000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中学 335400
摘要: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够奠定整堂课程的基本基调,还能够从开始之际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驱使他们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中,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倍增。本文从问题导引,好奇驱使;媒体导引,多元感知;结合实际,情感认同三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前导入的策略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课前导入;小学语文;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系统的学习认知体验,因此他们也缺少对知识统筹兼顾的能力。若对其事实不加干预,势必将会影响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针对此认知,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一系列行为和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之中。由此,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面对新课程的接受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驾驭自身的有意注意力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课堂的效率,降低课下的二次投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一、问题导引,好奇驱使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彻底地从意识层面,将学生下放到学习思考的主体地位上。另一方面,则可以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这比起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所完成的启发作用,要深刻。在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中,将蕴含自己的教学目标,自己对教学的态度,自己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等等。借此方式,也是教师自己的意识对学生的深度投射的过程【1】。
例如,在教学《桥》一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赵州桥吗”,由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既然你们都知道赵州桥,那么我要问问你们,你们知道桥的作用是什么吗”,在教师的问题下,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对桥的作用产生了遐想和思考。其后,教师便可以顺势推出,本节课的题目。“同学们,你们讨论的关于桥的作用,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吧!大家先来自主阅读一边课文,然后告诉我,你们认为题目中的桥,是我们生活中讨论的桥吗?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么呢?”正是因为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问题导引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力,由此能够在短期内,将学生带入深层次的学习状态中来,为顺利推进《桥》的教学进度打好了前期的铺垫。
二、媒体导引,多元感知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的言语帮助,和学生手持的课本材料。
由此可见,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单一的,而学习一直都是多元化的,是生活化的。基于此认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情境,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疏漏。基于此认知,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视频、音频等媒介,多元化的激发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多元的情境中,综合地提升自我。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在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送古往今来的那些关于穷人的电影片段,从而引发激发学生对穷人生活的想象。而且,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对电影等影视内容较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将其作为导入环节中的教具材料,也是一箭双雕的行为。通过电影片段,学生不仅会对穷人的生活产生深刻的认知,而且还会唤起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由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才更容易让学生对托尔斯泰笔下的小说主人公桑娜的生活环境,以及她不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所作出的慷慨行为,产生敬佩和认同。
三、结合实际,情感认同
语文的学习涉及两大方面,即吸收和表达。而对其追本溯源,可以发现吸收的对象为生活,而被表达的对象也是生活。可见,语文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虑到当今教学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因此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生活脱离了联系,反而和语文的考试建立了关系,而这无疑是不正确的语文认知观。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结合生活完成导入【2】。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教学导入。教师可以援引之前频频出现的不明飞行物一事,也可以将一些UFO的照片投放在白幕上,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猎奇心。其后,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不明飞行物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你们觉得有吗?讨论讨论,说出你们的理由”,经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教师也听取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够存在于地球之上吗?”,同学们显然都不知道,于是,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科普,“生命的存在需要三大要素,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水资源,一个是适当地大气成分,正是因为地球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我们才能够存在于世”。完成后,全班学生豁然大悟,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宇宙中会有生命的存在吗?”,由此,教师既抓住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又将议题转移到本节课文上了。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前导入环节,不仅有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还有着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必要性。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催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正向态度,提高他们对知识获取的专注程度。这里需要注意,教师在开展具体的课前导入实践时,仍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合理安排实践方式和内容。没有结合实际的课前导入,只会阻碍教师的教学进步和学生的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伟华.小学语文课前导入的有效开展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71.
【2】轩颖,丛玉洁.情境创设在小学古诗教学课前导入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