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郭蓓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

        郭蓓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南村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能力与素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切实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不容忽视的方式。在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后巩固环节加强微课的运用”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如何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面对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实现教学的有效创新。在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重点探究不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信息技术可以促使教师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将信息技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将教学知识有效丰富,将静态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动态的、形象的,令学生更加明了地观察到数学中的各种概念、规律等,还能利用图像、视频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加以调动。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预习这一环节
在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学生的预习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这是因为,预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氛围与效率都会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带动教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很多时候,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内,甚至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也没有组织预习活动。这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教师还需要看到预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还可以促使学生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重视预习这一环节。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定的预习导学案。在预习导学案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重点、目标等进行突出。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借助一定的网络资源、微课资源去进行预习。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同学进行微信上的沟通与交流,由此保证预习活动的高效开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自学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而提升自学意识成为后续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

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后,某些学生陷入迷茫与过度自由的原因正是自学意识不强,为了帮助学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方式提升自学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十分有帮助。因此,在组织信息化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特别注意预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充分的调动出来,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开启思路。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更加有趣的问题情境。同时,在呈现知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件强化要点,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注意等,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教学在空间上更有用武之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因为学生可能在之前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到分数的运用,所以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避免学生的学生陷入枯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观看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为学生展示分蛋糕的场景,分西瓜的场景等,然后再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促使其去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加强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它由电脑和多媒体组成,其不但能够为教师提供准确的数学数据和数学资料,还能利用视频模拟一些过程,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效果的加强。
三、课后巩固环节加强微课的运用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分析,教师需要选择利用微课来改进课后的巩固环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却忽视了对数学查漏补缺方面的重视。通过微课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优势非常明显,也方便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后巩固环节加强微课的运用,促使学生实现灵活性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定的总结类微课,比如联系之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新知的掌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并且有利于学生系统化的巩固知识。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可以促使教师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资料,数学教师借此可以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概念知识直接形象化、具体化地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因此,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光燕.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120-121.
[2]闫立萍.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J].读写算,2020(34):5-6.
[3]边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