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杜婧霞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杜婧霞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博雅小学810017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一线,但仍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和探索。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对于不同知识内容下的具体策略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对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状况有着积极地改善作用,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动手实践、思维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这其中分别又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基本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等等。具体分析可知,数与代数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悉心讲授,所以课堂也多以讲解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师生互动,交流探讨等环节,由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兼顾到对其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例如,表内乘法中7的乘法口诀学习,教师可以创设简单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在体会和感知数学生活价值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与方法。如白雪公主要给7个小矮人买衣服,如果给每个人买一件,那么一共需要买几件?如果给每个人买两件,又需要买多少件?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师罗列表格,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认知经验来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没有选择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变换数量关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经历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之后,发现其中所蕴含的“7 的乘法口诀”,并体会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具有逻辑性的,也知道解决实际问题并不会只有一个方法。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探究教学,师生互动会占较大比例,探究活动必须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作为教师更要结合农村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不爱讲话和不擅表达的农村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思维的训练。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十分适宜采用探究式学习,由于其直观性和操作性较强,更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理解和感悟知识,从而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相关教学中,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经验来与三角形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转化思想的存在,通过相关的知识来进行推导,从而解决问题。在确定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明确三角形底、高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之后,便可以根据已有经验来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比如“三角形是否能够在增添删改的基础上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你们是如何操作的?”“两个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能否完成?”通过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充满趣味,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新知中所蕴含的奥妙与原理。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内容在转变为探究活动时,可以多用益智类或找规律的游戏来进行,一者是为了增添趣味性,维持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二者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数据统计归纳思维。从具体的知识目标基础出发,教师可以再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因都按学生去从中进行抽象探究。例如,在“可能性”相关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可能性实践以及公平性规则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活动设计要重点考虑到对学生质疑和猜测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其观察、交流与分析能力。比如有两支球队要进行比赛,他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先开球的一方,如果只抛一次硬币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抛两次呢?根据“二分之一”可能性的结论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抛20次硬币,小组记录并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得到“实验次数越多,正面与反面朝上的几率比也就越接近二分之一。”换言之,用抛硬币来决定先开球的一方这一方法是公平的。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
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可知,综合实践应用领域需要教师在创设实践活动情境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去在启发和点拨引导下发现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从而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说,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为了增添数学课程整体上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知识在多领域中的广泛存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了基本的沿一条直线植树的问题解决,而教师在本课教学前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条路上的多种植树方案进行回顾,从而巩固学生对于棵树和间隔数之间关系的认识。顺势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请各小组每组任选一种封闭图形,对沿图形摆放花盆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思考,摆放的要求是花盆必须均匀围绕图形一周,类比植树问题,即花盆与树之间的转换,同样需要通过探究花盆数量和间隔数来明确其中规律。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引导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地由浅入深,总结出“花盆摆放数量等于间隔数”的规律,同时达到训练思维的目标。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需完善,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教师自身首先要对探究式教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要多总结经验,吸收和借鉴他人先进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灵活制定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玉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农村小学数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36-137.
[2]李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6(08):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