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慧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伊坪小学 462300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小学生天性爱玩,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探究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与写;情境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可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阅读能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影响学习效率。对此,教师针对当前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氛围沉闷、阅读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大等,要创新教学手段,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一是丰富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内容。二是激发学习热情。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丧失兴趣,丰富的阅读内容给予课堂新活力,增加知识储备。当学生阅读体验良好时,便会自主产生阅读行为,对语文学科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陶冶学生情操。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手法和思路,在文学熏陶下,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文学素养[1]。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结合阅读需求,明确阅读目标
只有根据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合理制定阅读目标,才能保障教学质量,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学科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可以从预习、阅读和理解三个方面入手。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强调阅读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课上有针对地展开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制定复习巩固目标,保障阅读效果。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圆明园昔日辉煌和惨遭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理解“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阅读目标层层引领下,掌握知识,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情境教学法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得到良好的效果,也适用语文阅读教学。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环境,调动多方面感官,有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吸引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阅读时,教师可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渲染阅读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脑海中形成开国大典的画面。或者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融入真情实感更容易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巧妙设置疑问,鼓励自主阅读
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键。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问题引领下主动投入到阅读中。一方面,教师提供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文章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从而产生自主思考。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教师提问:最吸引你的景象有哪些,谈谈阅读体会。学生交流分享后,再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如果你此时站观潮人群中,面对此景象,你会想说写什么呢?通过巧妙设问,拓展学生思维,增强阅读感受。
(四)阅读心得训练,增强阅读体验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为了获得更好地阅读体验,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书写阅读心得,把自己的感触和观点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仿写或续写,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看法,培养想象能力,进而强化阅读能力。另外,书写日记也是阅读生活的一种方式,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创作灵感[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小学是语文阅读的关键阶段,奠定好基础有利于后续的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阅读需求,制定相应的阅读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巧妙设置疑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展开阅读心得训练,增强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长琳.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1):176.
[2] 赵敏.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性及影响分析[J].科幻画报,2020(12):238.
[3] 黄宗合.让阅读因“群文”而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J].家长,2020(32):84-85.
注: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LHKT201902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