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张成萌
[导读] 如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珍贵宝藏

        张成萌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福州树德学校 350500
        摘要:如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珍贵宝藏,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中生是人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应勇担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学科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发挥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价值,让高中语文教学更有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渗透;教学策略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上承百家思想,下接民俗风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世界文化日益频繁交流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位中华儿女肩上的责任。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渗透教育。本文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渗透策略,进行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思想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和教育关注的焦点,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其次,高中生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普及,让高中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积极的人生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后,语文学科富有人文情怀,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能拓宽学习的知识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更有成效。
二、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走进传统文化
多媒体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设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探究传统文化。

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本文选自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四大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从本课的故事背景、名著的写作背景、其中的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为学生剖析,使学生加强对本课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学生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播放影视剧中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片段,以沉浸式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观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交流对于本课和名著的看法,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学会探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此,通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与互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利用文言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文言文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逐步提升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尽量少依赖辅助工具,同时,教师应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突出课文的文化性,应对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字词语句背后的含义,进行深入解析,发掘其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感悟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语言艺术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度。
(三)开展多元化活动,感知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能仅凭借课本上的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应创造各类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及深,由表及里,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入教学,如此,在增加教学乐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学生性情。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诗词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或是课外感兴趣的诗文,进行仿写或是全新创作,或是解析课外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不限形式和字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作品内容的不同,营造不同的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内容和表现进行整体评价,既要表扬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其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达到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高中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是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端,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认真钻研教材,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强化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国军.高中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高中中国校外教育:中旬,高中2017,高中(2):13.
[2]范婷婷.高中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高中魅力中国,高中2017,高中(2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