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226019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教学方法的改变。高中数学对高中学生来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是贯穿课堂的基础,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革新,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新课程的标准下,高中教师应该深刻贯彻新课程改革标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课堂高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教学
【正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寻找符合当下教育主题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师应该改变老套的传统教学思维,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进行探究式教学,但大多数教育者还是对于探究式教学有很多怀疑,本文具体展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讨论。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进度与课本内容的授课,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探究式教学,所以这意味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到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改革标准主要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也要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所以说,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培养探究意识,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数学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当下新课程主要要求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观念引入到我们生活实际问题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着数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更加有目的性。在高中的数学课堂当中,我们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价值,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欲望。
同时,教师也要将创新的思维带入到课堂当中来,与时俱进,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创设特定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改革主要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数学化、情境化,对于教师而言,要学会设计特殊的情境,把课本中的知识变为具体的探究式问题,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效的情景教学,能够使使数学课堂不再乏味,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授课时,可以提出与课本知识符合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展开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通过提出不同的情境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充分。
例如,在对于课中的例题“求y=3x-1单调区间”的讲解时,教师针对这一个题目可以将知识进行延伸,比如让学生探究函数y=ax-b的规律,总结这一函数模型的具体解题技巧与方法。这样将课本中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思维才能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通过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对高中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探究式教学当中来。
2.3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要准确的定位新增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也对高中数学课本进行了革新,在课本中也增加了不少的新知识、新内容。对于这些新知识,教师并没有完全接触过,所以说教师通常会感觉到教起来很吃力。一方面来讲,这些新增的知识比起老教材没有参考,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掌握程度标注并不是很熟悉,这就造成了教师并不能准确的定位新增知识内容。但是,新增知识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所以说教师要深刻剖析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并教学。
例如,在学习导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求导公式,而是要将求导的思路应用到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深刻。再比如,在学习时将增长率、密度、加速度等用切线的斜率表达导数等例子引入到导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的辨别。进而引导学生区分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像这样,教师只有将新知识准确定位,才能够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前提下,作为教师来讲教学的方针策略要具有创新性,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对于学生进行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在再来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邱云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高考,2021(10):25-26.
[2]陈玉霞.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J].高考,2021(10):51-52.